题目

回答Ⅰ、Ⅱ小题: Ⅰ.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如图所示,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少许等量的玉米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 (1)若向A、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沸水浴一段时间,观察该三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___________________;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___________________,颜色较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色的试管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都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实验的三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子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你怎样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 Ⅱ.同一品种的西瓜种植在非生物因素相同的两块土地上,但单位面积产量差别很大。为了探究两块土地上产量不同的原因,请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要求只写出课题的题目)。 答案:Ⅰ.(1)A和C  C  淀粉酶在40 ℃时活性相对较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多  E  酶失活 (2)剩余的淀粉遇碘变蓝 (3)在20 ℃和100 ℃之间每隔一定温度设置一个实验组,其他实验条件保持一致,以反应液和上述试剂(或答碘液或答班氏试剂或答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确定最适温度。 Ⅱ.病虫害对西瓜产量影响的研究。(本题答案有多种,只要合理就给分) 解析: Ⅰ.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发芽的玉米子粒中有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淀粉酶的活性不同,对淀粉液的催化程度也不相同。40 ℃情况下酶的活性比20 ℃情况下强,催化分解淀粉的速度快,产生的麦芽糖多,因此加入班氏试剂或者斐林试剂加热后颜色较深,100 ℃情况下,酶因高温而失活,因此该试管中没有反应。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三支试管都变蓝色说明三支试管中都有淀粉存在。要确定酶的最适温度,要增加试管数量,并设置成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酶的最适温度应位于砖红色最深的两个温度之间,或者就是砖红色最深的试管所对应的温度。 Ⅱ.考查推理能力。两块地的非生物因素相同,而且西瓜的品种相同,那么影响产量的因素只有生物因素一个方面,应从生物因素方面考虑。
生物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