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会法治:

初中 社会法治

在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基础上,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说明( )

①公民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②全国人大依法行使最高立法权

③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我国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温州大学李校堃教授带领150多人组成的研究团队,齐心协力,勇于创新,他们参与的一项科研成果,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说明(  )

A . 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B . 只要有竞争就一定能取得研究的突破 C . 集体利益要服从个人利益 D . 个人只要依靠集体就会有美好的前程
电影《流浪地球》红遍全国。电影中蕴含的中国价值、中国审美、中国元素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式作品。这部电影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全盘否定外来文化

②推动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坚定文化自信需要不忘本来与时俱进

④加速中外文化交流,消除中外文化差异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正当晚明社会……亟须寻求突破之际,明末农民战争爆发了。清军入关以后,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新建立,……使中国重新回到传统统治体系中,失去了蜕变的机会。”材料中“蜕变”的趋向是(  ) 
A . 近代化 B . 全球化 C . 农业化 D . 多极化
近年来乘客乘坐高铁或火车,强占他人座位究竟是法律问题还是道德问题,一直受社会关注和争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8月21日,在从济南西站开往北京的G334次高速动车组列车上,一男子霸占别人的座位还对前来劝阻的乘务员各种胡搅蛮缠,视频发到网上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从而被人称为霸座哥。

材料二:近日,《广东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已经立法程序通过,条例明确规定,旅客应当按照车票载明的座位乘车,不得强占他人座位。该条例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施行。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请简单评析材料一中霸座哥的行为。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怎样杜绝霸座现象发生?
  3. (3) 火车站的候车室需要悬挂关于禁止霸座的标语,请你拟定一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漫画一:是真?是假?                  漫画二:互助学习

  1. (1) 网络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请写出具体事例各一个。
  2. (2) 漫画一和漫画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3. (3) 结合两幅漫画,谈谈以后你将如何利用网络。
下图为小西同学针对环境问题梳理的知识框架, “......”处内容应该是(    )

①建设人工林场 ②合理利用水资源 ③大力发展旅游业 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选择以步代车。这表明(  ) 
A . 人们出行交通工具越来越先进 B . 人们的生活非常注重绿色环保 C . 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而又多彩 D . 人们日益追逐时髦的出行方式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情感世界,我们通过情感来体验生命、体验生活。情感体验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对情感体验类别表述正确的是( )           
A . 正面的体验——挫败感 B . 负面的体验——责任感 C . 正面和负面混杂的体验——敬畏感 D . 正面和负面混杂的体验——正义感
看图3漫画,对于“无人监考”的考场,同学们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你的看法是(   )

A . 反对,因为别人作弊我讲诚信岂不吃亏 B . 反对,因为讲诚信做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 C . 赞成,因为诚信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D . 赞成,因为诚信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本
科技改变人类,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侵华日军第100部队。一个神秘而陌生的番号。日本侵华期间,这支以“防疫”为幌子的神秘部队研究各类致命细菌并制造细菌武器。无数人遭到残害,无数动物植物沦为实验品,整个东北乃至全国都笼罩在细菌战的巨大威胁中。

——新华社记者刘硕 、张博宇《苦难见证:揭秘侵华日军细菌战第100 部队》

材料三:见下图

注:科技创新提升人民获得感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在物质消费、生活方式、便利快捷、消除痛点方面的获得感极大提升。二是在科技自信、民族自豪、时尚引领、观念创新方面的获得感极.大提升。

  1. (1) 分别指出材料一所示发明的影响。
  2. (2) 阅读材料二,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 (3)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科技领域人民获得感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有人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这两次会议的共同点是(   )

①进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②坚持了从中国国情出发

③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④党历史上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

民族危亡关头,中华儿女奋不顾身,投身抗战浪潮之中。

材料一∶1929 年 7 月到 1930年 6月之间,(日本)约有 66 万人丢掉了工作,世界性大萧条急剧削减了日本对外贸易,许多扩张主义分子利用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鼓吹征服东北可使国家摆脱困境….·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 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材料三∶

30 年代日本侵华事件一览表(部分)

1932 年

进攻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

1933 年

进占山海关,随后占领热河,威胁平津

1935 年

策动河北、山东等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制造华北事变

材料四∶1936年12月,毛泽东、朱德等 18 名领导人致书蒋介石,指出"当前大计,只须先生一言而决,今日停止内战,明日红军与先生之西北剿共大军,皆可立即从自相残杀之内战战场,开赴抗日阵线",敦促蒋介石"当机立断,化敌为友"。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件选辑·第 11册》

材料五∶九一八事变后,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群众自发组织抗日救国的群体集会活动。一二九运动后,各大城市各界救国联合会纷纷成立。1936 年,民主人士沈钧儒、陶行知等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提出"实行全面总动员,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选择在"1931年"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张学良对日态度的转变。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转变对中国抗日的

    影响。

  3. (3) 全民族抗战是中华民族在最危急时刻的必然抉择。综合五则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逻辑清晰,表述简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到2035年关中平原将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材料二: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史记·留侯世家》

  1. (1) 根据图1和图2,描述关中平原的地理位置

    图1                                       图2

  2. (2) 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关中平原被古人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原因。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 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有(    )

组别

史实

推论

新航路开辟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工业革命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北约、华约建立

冷战开始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用图示法表示所学概念间的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读《渭河平原地形图》(见下),回答问题。

  1. (1) 据图可知,渭河平原(    )
    A . 处于低纬度,气温高 B .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C . 位于北方地区,水源足 D . 林业发达,是红松之乡
  2. (2) 渭河平原古称关中平原,是我国文明发祥地之一。下列王朝中曾定都于此的是(    )
    A . 东汉 B . 唐朝 C . 北宋 D .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