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这副对联主要称颂的应该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 . 郑和下西洋     D . 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华民国约法》 C . 《中华民国宪法》 D . 《共同纲领》
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很大,下列现象属于西部地区的是(    )

A . 平原面积广大 B . 水资源丰富 C . 气候干旱 D . 土地肥沃
今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新疆最早是在(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东汉 D . 唐朝
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    )


A . 台州市行政区划图      B . 浙江省地形图 C . 中国政区图           D . 世界地形图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远方的家》栏目连续推出了大型系列特别节目《边疆行》、《沿海行》、《行走西藏》等,以纪实的手法,记录了所经地区的风土人情.

材料二:《边疆行》、《沿海行》路线图

  1. (1) 《边疆行》摄制组从防城港出发,基本沿我国陆上疆界到达丹东,其行程大约是   
    A . 5000千米 B . 10000千米 C . 20000千米 D . 40000千米
  2. (2) 《边疆行》和《沿海行》的起点分别位于   
    A . 广西、辽宁 B . 广东、辽宁 C . 黑龙江、广西 D . 广东、山东
  3. (3) 《边疆行》摄制组采访了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经过了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是.其行政中心是.《沿海行》摄制组经过了我国个省级行政区.其行程大约是千米.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美三国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向来洋药(鸦片)……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洋药准其进口,议定每百斤纳税银三十两,唯该商止准在口销卖,一经离口,即属中国货物。”以上规定使清政府( )           
A . 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B . 开始大量进口外国药品 C . 采取禁止鸦片贸易的措施 D . 对所有进口货物征重税

朝代

建立者

统治时间

势力范围

夏朝

400多年

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商朝

成汤

500多年

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上填“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意思的,请在答题卡上涂“B”;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涂“C”。

①夏朝存在的时间比商朝短100年左右。

②成汤杀死桀建立了商朝。

③商朝统治的区域比夏朝更广阔。

④禹和成汤都是贤明的国王。

⑤禹是夏朝第一位国王。

党项,又称党项羌,是羌族的一支。原居青海东南部黄河曲一带。公元7世纪中叶,党项向西北迁徙,各部分散居于广大的西北地区。从唐末、五代到北宋初,受到中原王朝所封的党项拓跋氏夏州藩镇割据势力不断增强。到北宋建立后,党项逐渐脱离宋王朝的统治,建立的政权是( )           
A . 南唐 B . 北宋 C . 西夏 D . 大元
下列示意图中箭头所代表的风表示我国冬季风的是(   )
A . B . C . D .
以下史实能反映出中国古代和非洲友好交往的是(   )
A . 土尔扈特部回归 B . 郑和下西洋 C .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D . 修建承德避暑山庄
《舌尖上的中国2》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上海某中学的同学利用假期分成四组,按照下图四条线路对祖国进行实地考察,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经过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路线是,乙路线最终到达的我国省区的简称是,行政中心是,主要的少数民族是,该省区有我国最大的沙漠。

  2. (2) 图中四条线路沿途能享受到地道的饮食风味,正确的是()

    A . 甲路线──湘菜 B . 乙路线──粤菜 C . 丙路线──川菜 D . 丁路线──闽菜
  3. (3) A地属于气候,虽然降水少,但是在山的山麓地带水分条件较好,沿途的一片狭长地带,成为了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该地能常见的美食是(A.剁椒鱼头B.烤全羊C.避风塘炒蟹D.水煮鱼)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双方签订了条约。该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侵华的新特点的条款是(   )
A .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 . 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D .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七年级(1)班的小闫同学学习了唐朝的历史知识后,对唐朝的强大和繁荣很感兴趣,于是他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了探究和拓展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641年……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难时刻,来自日本的援助感动了很多人。据考证,此诗句与一位唐朝高僧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有关。

  1. (1) 吐蕃人是今天的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一中的公主是指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2. (2) 材料二图二中所说的高僧是谁?图三人物到达的目的地是哪里?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两个人物的共同点。
  3. (3) 请为小路同学的探究学习设计一个主题。
下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时期是(   )
成功抵御了西方殖民者和沙俄的侵略;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掀起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推行强化君主集权的举措,如建立东厂西厂、设军机处等。
A . 秦汉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两宋时期 D . 明清时期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1949年4月24日,中共南京地委指示:《中央日报》不再姓“中央”而姓“解放”,正式改名《解放新闻》。《解放新闻》名称的由来,见证了哪一历史事件(    )
A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 三大战役的胜利 C . 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D . 北平和平解放
读图,回答问题。

  1. (1) 体现寒冷特征的民居是(   )
    A . B . C . D .
  2. (2) 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反映黄土高原民居建筑风格的是(   )
    A . B . C . D .
  3. (3) 丙图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是(   )
    A . 干旱 B . 寒冷 C . 湿热 D . 炎热干燥
某同学说,他们那儿的寒假长达40天,滑雪是他喜爱的运动。他的家乡可能是(    )

A . 杭州 B . 深圳 C . 哈尔滨 D . 珠海
下图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    )

A . 高档用品消费的比重下降 B . 文化娱乐消费的比重下降 C . 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 D . 旅游教育消费的比重下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