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地图最基本的要素包括(    )
A . 方向、颜色、图例和注记 B .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C . 方向、等高线、经度和纬度 D . 比例尺、等高线、图例和注记
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 . 黄河流域的统一 B . 北方政权的更迭 C . 少数民族封建化 D .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 . 使中国逐步走,上富强之路 B . 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 . 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D . 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下列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明末农民起义失败  ②明朝灭亡  ③清军入关    ④清政权建立

A . ①③②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④②③① D . ④③①②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承认:“无论欧美日本等国皆无脑力与兵力统治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于是采取“以华制华”的策略侵略中国,下列条约内容最能体现这一策略的是(    )
A . 中英协定关税 B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有学者认为:“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我国丝绸大量外销开始于(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唐朝 D . 宋朝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它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它的许多优越条件,包括(    )

①气候宜人,土地广袤,矿产资源蕴藏丰富

②地处东海之滨,大陆海岸线中枢,交通方便

③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④经济基础良好,教育发达,人力资源丰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这个“地理大发现”对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大的作用是(  )​

A . 资产阶级人数剧增 B . 雇佣劳动力增加 C . 封建地主阶级衰落 D . 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历史史实和推论逻辑关系有误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秦始皇统一文字

隶书成为秦朝官方文字

汉武帝设西域都护府

新疆地区纳人中国版图

唐太宗开创科举制度

选拔人才标准发生改变

宋太祖重文抑武

造成北宋“三冗”局面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有关下列山脉两侧地理事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山脉两侧有我国最大的高原和最大的平原 B . ②山脉北侧植被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C . ③山脉北段是山东省和山西省的分界线 D . ④山脉南侧为准噶尔盆地,北侧为塔里木盆地
请欣赏《水浒传》片段,回答问题。

看看上元节至,东京年例,大张灯火,庆赏元宵……燕青脱不开,只得和李逵入城看灯,不敢从陈桥门入去,大宽转却从封丘门入城。两个手挽着,正投桑家瓦来。来到瓦子前,听的勾栏内锣响,李逵定要入去,燕青只得和他挨在人丛里,听的上面说平话,正说《三国志》,说到关云长刮骨疗毒……正说到这里,李逵在人丛中高叫道:“这个正是好男子!”众人失惊,都看李逵,燕青慌忙拦道:“李大哥,你怎地好村!勾栏瓦舍,如何使得大惊小怪这等口!”李逵道:“说到这里,不由人喝彩!”

  1. (1) 古典小说能反映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水浒传》反映的是北宋年间的社会现状,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那时元宵节民间有什么样的活动?

  2. (2) 文中提到的“瓦子”和“勾栏”是什么样的地方?

  3. (3) 瓦子的出现有何意义?

在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下列风流人物与其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一致的是(    )
A . 嬴政——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B .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并且为加强边疆治理,设立“西域都护府” C . 忽必烈——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新疆地区的事务 D .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如图是四川省百货零售商品总额统计示意图,图中的数据变化说明( ) 

 

A . “大跃进”运动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 . “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工业生产的发展 C . 世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D . 经济体制改革加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某中学组织了一次主题为“重走长征路,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光辉战斗历程”的社会实践活动。下列最佳活动地点是(     )

A . 遵义 B . 沈阳  C . 广州   D . 上海
读我国“冬、夏季节风向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 (1) 受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夏季节盛行风向(填:相同或相反),把这种风向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气候。
  2. (2) 据图可知,我国的降水集中在(季节),其水汽来源于洋和洋.如果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的气象灾害是
  3. (3) 冬季,我国盛行风和风;如果冬季风活动强烈,容易形成(灾害性天气)。
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哈谢克在小说《好兵帅克》中,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厮杀的场面。下列战役,为该小说描述“疯狂厮杀的场面”提供了素材的是(    )
A . 凡尔登战役 B . 莫斯科保卫战 C . 诺曼底战役 D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一种探索,只为好生活。下列对中外先进分子的探索归纳正确的有(   )

序号

探索

历史影响

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哥白尼.“日心说”

“世界近代科学革命的开端”

爱迪生.电灯

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距离

黄宗羲.“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批判了封建礼教,具有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事件成为历史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英]韦尔斯《世界 史纲》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这是片方圆不到一平方英里的区域,离紫禁城不远,紧挨着北京内城的东南角。它曾是外墙高筑、戒备森严,不受中国政府管辖的国中之国,坐落着使馆、兵营、教堂、银行、邮局、医院,居住着在北京的大部分外国人。——[英]朱莉娅。博伊德《消逝在东交民巷的那些日子》

  1. (1) 材料一中的“帝国”指中国的什么朝代?
  2. (2) 有学者认为右图反映的事件是英国侵略者套在中国人民头上的第一重枷锁。结合所学,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3) 材料三中“方圆不到一平方英里的区域”为什么会成为“国中之国"?
  4. (4)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大帝国”出现材料二、三这种局面的主观原因。
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很多官员自保平安的经验是:不与别人有文字往来,凡没用的文稿一定要烧毁。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行省制度的影响 B . 八旗制度的影响 C . 文字狱的影响 D . 八股取士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6岁以上的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日本七世纪时的《田令》

材料二:“凡天下丁男给田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妥给三十亩。”——唐朝武德田令

  1. (1) 材料一的内容反映了古代日本的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内容对当时的日本有何影响?请你再列举一项该历史事件的其他内容。
  2. (2) 从两则材料看.日本田令和中国唐朝田令有什么共同点?
  3. (3) 这个共同点能说明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