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列文明成就属于古埃及的是(    )
A . 种姓制度 B . 象形文字 C . 分封制 D . 楔形文字
最近,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地在2017年春季始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精神。“十四年抗战”始于(    )
A . 七七事变 B . 八一三事变 C . 九一八事变 D . 百团大战
下边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下列哪一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石油的比重上升?(   )

A . 蒸汽机 B . 内燃机 C . 发电机 D . 计算机
1787年,陕西巡抚在奏折中称西藏达赖喇嘛的使者为"夷使”,乾隆帝斥责:“‘夷使’字样,甚属错谬。国家中外一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之……以外夷目之者可比。”这说明乾隆皇帝(    )
A . 对大臣思想控制严密 B . 通过外交解决中俄争端 C . 强调对西藏拥有主权 D . “华夷之辩”的观念消失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列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的史实两例,说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 (2) “新长城”指的时候什么?中华民族是如何一步步筑起这“新长城”的?
  3. (3) 中国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结合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此作出说明。

    发表《论持久战》         《地道战》                    百团大战

有学者将1895年—1945年的台湾称为五十年的“亚细亚孤儿”,其惨境始于(   )

A . 《南京条约》   B . 《瑷珲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如图,下列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代表我国原始居民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是(    )


  

A . 打制石器 B . 骨耜 C . 钻孔石斧 D . 铁犁铧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由此可见,此时日本实行的政策是(    )           
A . 全球战略 B . 经济强国 C . 和平共处 D . 科技立国
18世纪70年代,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带领土尔扈特部历经艰辛回归祖国的民族英雄是(    )
A . 渥巴锡 B . 尺带朱丹 C . 皮罗阁 D . 忽必烈
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 .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 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C . 美国综合国力的衰弱 D . “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
下列关于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被誉为“天然植物园”、“水果之乡”    

②与浙江省隔海相望

③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主要沿海分布    

④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最北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①④
下图旗帜代表的国际组织,它的第一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该组织是(    )

A . 亚太经合组织 B . 二十国集团 C . 联合国 D . 七十七国集团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才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允许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达到共同富裕”。这些朴实的语言体现的主要观点是(    )
A . 经济建设是中心 B . 阶级斗争是中心 C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D .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
A . 贾思勰 B . 郦道元 C . 祖冲之 D . 顾恺之
2018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方案已受批。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位置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A . 陆上邻国众多,便于边境贸易 B . 背靠大陆、面向海洋,海陆运输便利 C . 位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和华北三地区之间,战略地位重要 D . 处在京沪——沪杭铁路沿线,与我国其它工业基地联系方便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先生把“社会革命”概括为(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生主义 D . 民主主义
某同学在假期看了以下几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虎门销烟》②《太平天国》③《鸦片战争》④《甲午风云》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①③②④ D . ①④③②
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表述错误的是(     )
A . 吴国也曾经北上争霸 B . 越国也曾经北上争霸 C . 战争期间伴随着民族交融 D . 当时的争霸战争只有利没有弊
一位作家在亲历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写成了《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最大的“震撼”是(   )
A . 推翻了沙皇封建专制统治 B .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 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他是( )           
A . 牛顿 B . 达尔文 C . 巴尔扎克 D . 贝多芬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