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印度电影《阿育王》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       

A . 婆罗门 B . 刹帝利  C . 吠舍 D . 首陀罗
国家统一一直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其中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开国大典 C .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D . 西藏和平解放
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准确信息是(   )
A . 启建立夏朝 B . 伯益建立夏朝 C . 禅让制代替世袭制 D .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在他的诗词中把成吉思汗称为一代天骄,历史上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           
A . 统一蒙古 B . 带领蒙古军队灭金 C . 建立元朝 D . 完成对全国的统一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进步的道路从未止步,下面是探索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变革和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事件一:一次历史巨变】

    时间

    最主要领导人

    创建的指导思想

    领导的一场革命

    20世纪初

    根据材料提示,把表格填写完整。

  2. (2) 【事件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结合材料,运用史实说明在社会变革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3. (3) 【事件三:一场群众爱国运动】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遇到不公正待遇时,中国人不再沉默。发出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的抗议。

    这一运动中的口号能体现出该事件的性质是什么?从这一事件开始,哪一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4. (4) 从对以上三大事件的描述中,分析三大事件之间内在的联系。
印度的官方语言是(   )

①英语

②印地语

③泰米尔语

④桑塔尔语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新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
A .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 . 取得了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反抗侵略的完全胜利 C . 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D . 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1905 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1853 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    )
A . 西安 B . 南京 C . 永安 D . 安庆
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唐太宗(  ) 
A . 善于纳谏,从谏如流 B . 重用人才,改革吏治 C . 重用酷吏,严刑酷法 D .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近代出现了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区别这两大派别的关键是看他们是否(   )       

A . 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 B . 积极发展资本主义 C . 坚决要求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 . 训练新式军队和培养新式人才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佳句最能体现唐代文学特色的是(    )       

A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 . 《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C . 华佗制成了“麻沸散” D . 《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读“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图中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②图中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

③该图比例尺为1:1000000

④甲乙两地相对高度超过100米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标志中国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事件是(   )
A . 黄埔军校的建立 B . 南昌起义 C . 辛亥革命 D . 三湾改编
在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玉器。这些玉器在古代是    (    )  

A . 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B . 装饰用的 C . 代替货币使用的 D . 作器皿用的
下列关于半坡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会制造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其代表作品 B . 学会了种植蔬菜等农作物 C . 会建造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D . 圈养猪、狗等家畜
2019年4月27日,人们在莎士比亚出生地英国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小镇举行活动,纪念这位文学巨匠诞辰455周年。人们纪念他是因为他是下列哪一活动的代表人物(    )
A . 文艺复兴 B . 早期殖民掠夺 C . 启蒙运动 D . 探寻新航路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下列各项“亚洲之最”中,不是“世界之最”的一项是(  )           
A . 亚洲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B . 亚洲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C .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 D . 亚洲最大的湖泊:里海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没有就没有新中国”。请运用所学知识,联系下列史料,阐释中国的诞生,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 (2)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首次飘扬在天安门广场,这注定是中华民族最难忘的一天。请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 (3)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请结合下列表格,谈谈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必要性。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货物进出口总额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改革开放初期 

     
     

     3679亿元 

     
     

     占世界生产总值比重的1.8% 

     
     

     206亿美元 

     
     

     171元 

     
     

     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5亿人 

     
     

     2018年 

     
     

     90.03万亿元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在30%左右 

     
     

     4.62万亿美元 

     
     

     2.8万元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