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    )

A . 北京故宫 B . 圣彼得堡冬宫 C . 美国纽约白宫 D .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19世纪有四位英国人曾经来到中国,在他们的日记中有误的是(   )
A . 怀特:1839 年我的鸦片被中国人搜缴,我被迫承诺永不带鸦片来中国。 B . 詹姆斯:1898 年向清政府申请在杭州开办工厂。 C . 约翰:1860 年我们与法国军人一起冲进承德避暑山庄,我拿了我几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 D . 奥托:1900 年 8 月我们进入清国皇帝的宫殿,还到居民家中夺得许多战利品。
下列现象与基督教有关的是(  )

A . 走到丰山亭,只见大雄宝殿前人山人海,香烟缭绕 B . 玛丽上星期随妈妈去教堂做了一次礼拜 C . 清真寺门口今天聚集了很多带着白帽子的人 D . 学校附近有家回民面馆,专卖牛肉面
为加强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明成祖时,改革土司制度,开始从中央派遣官员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直接管理。这就是(    )

A . 土司制 B . 行省制 C . 金瓶掣签制 D . 改土归流
歌曲往往反映特定的年代和历史事件。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②学习雷锋好榜样,毛主席的教导记心上,全心全意为人民,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

③我国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进入新时代……

④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①②④③ D . ②③①④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应对危机最成功的国家是(     )

A .   德国 B . 日本 C . 意大利 D . 美国
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A所代表的地形区为,当地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2. (2) 图中B所代表的地形区为,这里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3. (3) 图中C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这里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4. (4) 图中D山脉是,它和(河流名称)组成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它是我国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5. (5) 图中E是,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下列石油运输线路中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是(   )
A . 波斯湾--好望角--西欧 B . 波斯湾--地中海--西欧 C . 波斯湾--南海--日本 D . 波斯湾--印度洋--澳大利亚
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是(    )  

A . 北京故宫 B . 天坛 C . 雍和宫 D . 颐和园
下图澳门生产总值增长说明(    )

A . 广东与澳门联系加强 B . 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C . 澳门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D . 一国两制助推澳门发展
下列传说中的人物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A . B . C . D . 炎帝和黄帝
下列河流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的一组是(    )
A . 叶尼塞河、塞纳河、恒河 B . 多瑙河、叶尼塞河、塞纳河 C . 莱茵河、多瑙河、恒河 D . 莱茵河、多瑙河、波河
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民居是( )
A . 窑洞 B . 四合院 C . 竹楼 D . 蒙古包
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圈,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  
A . 太平洋 B . 大西洋 C . 印度洋 D . 北冰洋
孙中山认为,“洪氏之覆灭,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孙中山认为“洪氏之覆灭”的重要原因是( )           
A . 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 B . 不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C . 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 D . 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这是陈毅

写于1949年4月的诗。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B . 横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C . 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 . 挥师北上,基本歼灭残敌
在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的各个国家商品馆里,陈列着各国最具特色的商品。如果要给泰国馆选择陈列商品,下列商品中最适合的是(   )
A . 椰枣 B . 羊驼毛围巾 C . 香米 D . 牦牛肉
一般情况下,城市聚落最容易形成的地区在(   )
A . 山谷中 B . 高地上 C . 荒漠地区 D . 河流中下游
下列当今世界的重要国际组织中,中国没有加入的是(    )
A . WTO B . UN C . APEC D . EU

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 . 南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