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人粪中不能被植物体直接吸收的是(  )

A . B . 无机物 C . 有机物 D . 尿素
下列物质中:①洁净干燥的空气②纯净的海水③冰水混合物④液态氧⑤硫酸铜晶体⑥水银⑦二氧化碳⑧氯酸钾⑨澄清石灰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
一根铜导线的电阻为R,要使电路中的电阻变为4R,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

A . 将铜导线对折起来,接在电路中 B . 将铜导线用拉丝机拉长至原来2倍 C . 将同样长,同样粗的铝导线代替铜导线接在电路中 D . 将两根相同的铜导线连起来
生活中掌握一些安全用电常识很有必要,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将断路器接在火线上 B . 用电器失火时,先用水灭火,再切断电源 C . 将湿衣服直接晾在输电线上 D . 发现有人触电时直接用手将触电者拉开
如图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 古镇河面的倒影    B . 水杯中折断的笔    C . 阳光下树的影子    D . 平面镜中小狗的像
如图是三类不同用途的杠杆模型。这三类杠杆中,一定是省力杠杆的是第类,钓鱼竿与第类杠杆原理相同。

若空中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一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始终保持u>f)。下列叙述: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演员大;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其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②③正确 B . 只有①③正确 C . 只有①②④正确 D . 只有①③④正确
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答在相应位置

  1. (1) 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
  2. (2) 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3. (3) 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
  4. (4) 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
  5. (5) 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
  6. (6) 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体燃烧实验的仪器是
  7. (7) 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
  8. (8) 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
如图甲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乙烧杯中的某饱和溶液的溶质为A、B、C三种物质中的一种,已知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 B . 在t2 ℃时,30 g A加入到50 g水中形成80 g溶液 C . 将t2 ℃下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 D . 生石灰与水反应完全后,如图乙烧杯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C
 如今电动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行驶中的电动车主要是将 能转化为 能.若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根据 定律可知电动车将保持 状态.

安全用药是指(    )
A . 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或危害 B . 私自增加药物的服用量 C . 根据药品的广告选药 D . 尽量选择价格较高的药物
小金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杠杆上相邻刻度间的距离相等。

  1. (1) 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时(选填“是”或“不是”)处于杠杆平衡状态的。
  2. (2) 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3. (3) 如图乙所示,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挂了2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在B点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仍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N。当弹簧测力计改为斜拉时,再次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4) 小金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阿尔卑斯狒狒等级社会中的“首领”是(  )
A . 一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 B . 一只最占优势的雌狒狒 C . 一只年龄最长得老狒狒 D . 一只体型最匀称的狒狒
下列区别稀硫酸和稀盐酸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 分别加入碳酸钠 B . 分别加入锌粒 C . 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 D . 分别加入酚酞试液
泥石流在我国分布广泛,尤其以等省区最为严重。
电磁波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不相同,声音的传播靠等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中传播。
“类推”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 . 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 . 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产AlCl3和H2 , 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产FeCl3和H2 C . 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 . 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了俗名为苏打的碳酸钠后,得知它还有一个俗名为小苏打的“兄弟”,这个“兄弟”的性质是否和它相似?它们之间能发生转化吗?

小明查阅了资料,将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俗名

苏打、纯碱

小苏打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构成微粒

Na

Na

溶解度(常温)

21.5克

9.6克

两者的转化

Na2CO3+CO2+H2O=2NaHCO3

2NaHCO3 Na2CO3+CO2↑+H2O

下面是小明同学进行的探究:

  1. (1) 用试管取适量Na2CO3与NaHCO3溶液,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试液颜色变化。此实验的目的是
  2. (2) 在研究Na2CO3与NaHCO3转化时,小明觉得Na2CO3转化为NaHCO3过程中,由于NaHCO3溶于水,整个过程不会有明显现象。老师笑着对小明说:“做实验吧,实验会告诉你答案。”于是,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CO2。起初无明显现象,继续不断地通入CO2 , 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沉淀。这让小明很疑惑:NaHCO3溶于水,为什么还有白色沉淀产生呢?小明经过思考,明白了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是
  3. (3) 在小明同学的带动下,兴趣小组又对NaHCO3的其他性质进行了探究,发现两“兄弟”既有相似的性质也有不同的个性。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造成两“兄弟”不同个性的原因是不同。

2011年1月17日,某市发生天然气爆炸事故。

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因为天然气具有 性,所以泄漏后与 接触,遇明火发生爆炸;水枪灭火,其原理是 。

图1是女性生殖系统图,图2为男、女的主要性器官发育趋势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②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 B . 受精卵在④子宫处形成 C . A代表卵巢 ,B代表输精管 D . A比B晚一到两年开始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