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如果地球不自转,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    )


A . “一天”(一个昼夜)的时间变长   B . 地球上没有季节变化 C . 地球上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D . 地球上没有什么变化
如图甲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图乙表示①、③血管血液中的气体含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①血管为体静脉 B . ①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 C . ③血管为肺动脉 D . ②表示肺部毛细血管

如图所示,杠杆OAB能绕O点转动,在A点挂一重物G,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B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

A . F1 B . F2 C . F3 D . F4
滴有石蕊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蓝色的是(   )
A . 碳酸钠溶液 B . 氯化铜溶液 C . 稀硫酸 D . 二氧化碳

 如图是被子植物番茄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中①②③合称 ,它属于花的主要结构之一.

  2. (2) 受精作用完成后,④所示的胚珠继续发育成 .

  3. (3) 番茄一般用种子繁殖后代,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填“有性”或“无性”)

  4. (4) 将耐储存番茄的基因导入到普通番茄体内,可以培育出耐储存番茄,这项技术称为 技术.

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 B .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C .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 D .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利用野生大豆与易患萎黄病的大豆品种杂交,培养出一批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挽救了美国的大豆产业,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

A . 环境的多样性 B . 基因的多样性 C . 物种的多样性 D .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一种未知物质M,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M

反应前质量/g

100

1

1

46

反应后质量/g

4

89

55

x

  1.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x的值应为
  2. (2) 未知物质M一定含有的元素为
  3. (3) 已知未知物质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推出其化学式为
  4. (4)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明同学在医院看到一个自动输液报警器,如图1所示。闭合开关,当输液报警器处输液管中有药液流过,绿灯亮,无药液流过,喇叭报警,小明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所查找的资料自己设计一个类似的自动输液报警器,如图2所示。

资料1: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变化的关系如图3。

资料2:当输液管内有药水时,LED灯发出的光将被会聚到光敏电阻上,如图2:当输液管内无药水时,LED灯发出的光仪有很少一部分照射到光敏电阻上。

资料3:图2中=12伏,喇叭上标有“7V0.35W”,线圈的电阻忽略不计。

  1. (1) 请你描述输液报警器的工作原理?
  2. (2) 为了能使喇叭正常工作,定值电阻R的阻值应选多大?
  3. (3) 按图2正确安装自动输液报警器,调试时发现输液报警器处输液管中有无药液流过都会发出警报,请写出这种情况的一种可能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 . 在空气中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冒白雾 B .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加入稀硝酸,溶液显红色 C . 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会有气体产生 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实验室中的操作类似“海水晒盐”原理的是(  )


A . 溶解 B . 蒸发 C . 过滤 D . 搅拌
在野外和灾区,可用下列步骤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A . ③②①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③①④② D . ①③②④

如图所示为巧测一高度为l的薄瓶的容积的示意图,用刻度尺先测出瓶底直径为d,瓶口向上倒入一定量水,测出水面高度为l1;然后再堵住瓶口,将瓶盖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的高度为l2 , 则瓶子的容积约为(  )

A . B . C . D .
现有H2SO4、NaOH、CuO、Na2CO3四种物质,分别与其他物质反应,都有同一种物质X生成,则X的化学式可能是(    )
A . CO2 B . H2O C . NaCl D . BaSO4
现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为了测定CuSO4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取混合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铁片至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


烧杯

原混合溶液

加入的铁片

反应后烧杯和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剩余铁片

析出铜

质量(克)

80

100

20

199.8

3.2

12.8

  1. (1) 实验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为克。

  2. (2) 除铁外,加入也可以看到类似现象(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3. (3) 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

  4. (4) 某同学用加入足量BaCl2溶液,通过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来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请分析是否合理。

小科对无线充电的原理感到好奇。查阅资料后得知:充电时充电器内的发射线圈产生磁场,手 机内的接收线圈会产生感应电流给电池充电,结构如图甲。学过电磁感应原理的小科提出质疑: 手机和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都不动,并没有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为何会产生感应电流?对此, 他设计了图乙实验进行验证,Q线圈模拟发射线圈,P线圈模拟接收线圈。

  1. (1) 实验时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灵敏电流计Ⓖ无示数。小科认为,可能是P线圈中的电流过小,于是他将滑片向左移。他的这一操作是基于什么猜想?
  2. (2) 仔细观察发现,开关闭合或断开的瞬间、滑片移动过程中,灵敏电流计指针有明显偏转。请教老师后得知当闭合电路围成的平面内,磁感线数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能产生感应电流。请根据上述事实,解释在该实验中若导体ab上下运动时,则闭合电路中不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图丙)

    操作序号

    开关及滑动变阻器状态

    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1

    开关由断开变为闭合时

    向左

    2

    开关由闭合变为断开时

    向右

    3

    开关闭合后,滑片向左移动

    向左

    4

    开关闭合后,滑片向右移动

    向右

    5

    开关闭合后,滑片不移动

    不偏转

    6

    改变电源正负极,闭合开关后,滑片向左移动

    向左

    7

    改变电源正负极,闭合开关后,滑片向右移动

    向右

  3. (3) 小科发现不同情况下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不同。他猜测与Q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有关,于是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请判断小科的说法是否正确,并合理选择上面表格中的两次实验说明理由
一次家庭探究活动中,小明把一个正在发光的灯泡放到 U 形磁体中间,惊讶地发现灯丝在晃动。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灯丝晃动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 B . 灯丝晃动是内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C . 灯丝晃动说明灯丝中电流方向在不断改变 D . 灯丝晃动说明灯丝中电流方向保持不变

如图所示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与液面的夹角为30°,且反射光与折射光相互垂直,则反射角是  ,折射角是  

对太阳结构示意图中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 日冕层上可出现日珥现象 B . 太阳黑子出现在色球层 C . 耀斑爆发的周期约为11年 D .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大
在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毫米;在图乙中温度是℃;由图丙的四次测量数据可知,该塑料盒的体积是cm3。在刻度尺、温度计、量筒三种测量工具中没有零刻度线的是

图片_x0020_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