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右上图是某健康人饭后3小时, 略有饥饿感, 肝组织内葡萄糖移动方向总趋势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1 B.2 C.1和3 D.2和4
细胞具有全能性,但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原因是()
A. 细胞丧失了全能性
B. 不同的细胞内基因不完全相同
C. 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D. 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的基因发生了变化
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
下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此营养物质是葡萄糖,因为其在血液中的浓度为80~120mg/dL
B A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消化吸收
C 由于血糖被用于氧化分解等途径而使BC段显著下降
D CD段上升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不断分解,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
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A.1:3,1:2:1和3:1 B. 3:1,4:1和1:3
C.1:2:1,4:1和3:1 D. 3:1,3:1和1:4
21.下图为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进行治疗的流程图,a、b、c表示内环境有关成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表示组织液,b、c分别表示血浆和淋巴
B.若a、b、c中b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则b可代表淋巴
C.若注射的是抗利尿激素,则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D.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时,可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快速缓解病情
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DNA转录和翻译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B. mRNA穿过核孔在细胞质中进行翻译
C. 复制和转录都直接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D. 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依次参与转录和翻译
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
| B. | 与抗癌药物结合可制成“生物导弹” |
| C. | 可以在生物体内生产,不能体外生产 |
| D. | 由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分泌 |
用单克隆抗体研制而成的“生物导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瞄准装置”,二是杀伤性“弹头”.下列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瞄准装置”是指识别肿瘤的单克隆抗体 |
| B. | “弹头”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 |
| C. | “弹头”由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等物质构成 |
| D. | “生物导弹”的制备利用了细胞工程技术 |
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煮沸1min或75℃下加热5~10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写出肉毒类毒素相应单体的结构通式 ,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 .
(2)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 种单体组成.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 个氨基.
(3)合成肉毒类毒素的场所是 ,为该过程提供能量的结构是 .
血糖平衡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下图表示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 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 ,(“增加”或“减少”)
其意义是 ,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
施加 。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前应使实验大鼠处于 状态。
西葫芦果皮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若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与wwyy个体杂交,其后代表现型的种类有()
A.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 | 一般来说,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突变才能通过配子遗传给下一代 |
| B. | 基因突变不仅是随机不定向的,而且大多数突变都是有害的 |
| C. | 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不一定能改变性状 |
| D. | DNA分子中若干个基因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
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示意图.冬天,一健康男子在室外静静等车,下列有关其体温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男子体温调节中枢一直处于调节体温稳定的较兴奋状态
B. 体温调节中枢为下丘脑
C. 经调节后,此人寒冷环境中的产热量增加,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D. ⑦⑧的活动增强,会引起③④⑤⑥的活动相应增强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很快地发生一次电位变化
A.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B.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C.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D.膜内外电位不变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菌种不易被杂菌污染
B. 较高温度和密闭环境有利于果醋的发酵
C. 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温度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
D. 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
下图甲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某同学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追踪图甲过程中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部分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B.在图甲中③为双层膜结构
C.若图乙中曲线1表示图甲中①的放射性颗粒分布情况随追踪时间的变化规律,则图乙中的曲线2可表示图甲中②的放射性颗粒分布情况随追踪时间的变化规律
D.图甲中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进行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某植物雄株出现一突变体.为确定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雄株在全部子代雄株中所占的比率(用Q表示),以及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雌株在全部子代雌株中所占的比率(用P表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
B. 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
C. 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则Q和P值分别为1、1
D. 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
基因型为AaaaBBBb的某雄性四倍体植株,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雄配子的种类数目及其比例分别为( )
| A. | 4种,1:1:1:1 | B. | 4种,9:3:3:1 |
| C. | 4种,3:1:3:1 | D. | 6种,1:2: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