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m2的速度一定为v
B.射线甲是α粒子流,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C.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
D.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
如图所示,以半圆形玻璃砖上O点为圆心,c为顶点,一细束白光沿cO方向射入玻璃砖。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将玻璃砖以O点为轴沿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首先在ab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的应是白光中的( )
A.红色光,因为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较大
B.紫色光,因为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较大
C.红色光,因为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较小
D.紫色光,因为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较小
将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轻细线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于O点,如图所示。用力F拉小球b,使两个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θ = 30°,则F的最小值为
光滑曲面与竖直平面的交线是抛物线,如图所示,抛物线的方程y=x2,其下半部处在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上边界是y=a的直线(图中的虚线所示),一个小金属块从抛物线y=b(b>a)处以速度v沿抛物线下滑,假设抛物线足够长,则金属块在曲面上滑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总量是( )
A.mgb B. mv2 C.mg(b﹣a) D. mg(b﹣a)+mv2
如图所示,截面为矩形的金属导体放在磁场中,当导体中通有电流时,导体的上、下表面的电势有什么关系(上板为M,下板N)( )
A. φM>φN B. φM=φN C. φM<φN D. 无法判断
真空中存在空间范围足够大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在电场中,若将一个质量为,带正电的小球由静止释放,运动中小球速度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7°(取sin37°=0.6,cos370=0.8)。现将该小球从电场中某点以初速度
竖直向上抛出。求运动过程中
(1)小球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及方向;
(2)小球从抛出点至最高点的电势能变化量;
(3)小球速度的最小值。
已知基态氢原子能量E1=-13.6eV,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用10.2eV的光子照射 B.用11eV的光子照射
C.用14eV的光子照射 D.用11eV的电子碰撞
为了测量某根金属丝的电阻率,根据电阻定律需要测量长为L的金属丝的直径D.电阻R。某同学进行如下几步进行测量:
(1)直径测量:该同学把金属丝放于螺旋测微器两测量杆间,测量结果如图,由图可知,该金属丝的直径d= 。
(2)欧姆表粗测电阻,他先选择欧姆×10档,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为了使读数更精确些,还需进行的步骤是( ) 。
A.换为×1档,重新测量 B.换为×100档,重新测量
C.换为×1档,先欧姆调零再测量 D.换为×100档,先欧姆调零再测量
(3)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室提供的滑变阻值为0~20Ω,电流表0~0.6A(内阻约0.5Ω),电压表0~3V(内阻约5kΩ),为了测量电阻误差较小,且电路便于调节,下列备选电路中,应该选择( ) 。
如图甲所示,A、B两长方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从静止开始受到一个水平变力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运动过程中A、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在0~2
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A、B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加速度最小
B.时刻,A、B的速度最大
C.0时刻和2时刻,A、B间的静摩擦力最大
D.2时刻,A、B离出发点最远,速度为0
一台小型发电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00 kW,输出电压恒为500 V,现用电阻率为1.8×10-8 Ω·m,横截面积为10-5 m2的输电线向4×103 m远处的输电,要使发电机满负荷运行时,输电线上的损失功率不超过发电机总功率的4%,(提示:高压输电的过程需要2根导线)
求:(1)所用的理想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是多少?
(2)如果用户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为220 V,那么所用的理想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是多少?
(3)想一想,当深夜接入电路的用电器减少时,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220 V?若用电器电路中电流为100 A,求此时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数值.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16g,长d=0.5m,宽L=0.1m,电阻R=0.1Ω的矩形线框从高处自由落下,经过h1=5m高度,下边开始进入一个跟线框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线框进入磁场时恰好匀速下落.已知磁场区域的高度h2=1.55m,求:
(1)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多大?
(2)线框下边将要出磁场时的速率;
(3)线框下边刚离开磁场时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当线圈平面位于中性面时,线圈中的磁通量_____,线圈中的电流____ _,且线圈平面经过中性面时,____________就发生改变,故线圈转动一周电 流方向改变_______.
下列物理量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
A. 安培 B. 牛顿 C. 伏特 D. 特斯拉
为了节约电能,需要使街道上的照明灯在清晨自动熄灭,而在黄昏时自动点亮,这可以用光传感器进行自动控制. 如图所示,是一个模拟的实验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黄昏时RG的阻值变大,触发器A端获得高电平
B.触发器把模拟信号变成了数字信号
C.增大调节电阻R,会使灯黄昏点亮的更晚,清晨熄灭的更早
D.增大调节电阻R,会使灯黄昏点亮的更早,清晨熄灭的更晚
关于感应电动势大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B.线圈中磁通量越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C.线圈放在磁感强度越强的地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D.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快,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如下图所示,轻绳两端分别与A、C两物体相连接,mA=1kg,mB=2kg,mC=3kg,物体A、B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B、C及C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若要用力将C物匀速拉出,A与B始终相对静止,则作用在C物上水平向左的拉力大小为 ( )
A.6N
B.9N
C.10N
D.12N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些定律或规律的发现,首先通过推理论证建立理论,然后加以实验验证。下列叙述内容符合上述情况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经过一段时间后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引力常量值,从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
B.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后来普朗克用光电效应实验提出了光子说
C.麦克斯韦提出电磁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后来由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D.汤姆生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后来由卢瑟福用α粒子散射实验给予验证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的过程中
A.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加,原子的电势能增加
B.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的电势能减少
C.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加,原子的电势能减少
D.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的电势能增加
某同学用某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发现条纹太密难以测量,可以采用的改善办法是
A.增大双缝间距 B.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C.增大双缝到单缝的距离 D.改用波长较短的光(如紫光)作为入射光
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P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B.F = mgtanθ C.
D.FN = mgsin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