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下学期下册试题

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 (  )

A2        B     C1     D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2kg的小木板放在光滑的地面上,在小木板上放着一个小物体质量为m=1kg,它被一根水平方向上压缩了的弹簧推着而静止在小木板上,这时弹簧的弹力为2N,现沿水平向右的方向对小木板施以作用力,使小木板由静止开始运动起来,运动中力F0逐渐增加到9N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与小木板间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B.物体与小木板先保持相对静止一会,后来相对滑动

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直减小

D.小木板受到9N拉力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N

如图所示电路中,L是自感系数足够大的线圈,它的电阻可忽略不计,D1D2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将电键K闭合,待灯泡亮度稳定后,再将电键K断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闭合瞬间,D2先亮,D1后亮,最后两灯亮度一样

BK闭合瞬间,D1先亮,D2后亮,最后两灯亮度一样

CK断开时,两灯都亮一下再慢慢熄灭

DK断开时,D2立即熄灭,D1亮一下再慢慢熄灭

13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象,图乙为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从此时刻起                                           

A.经过0.35 s时,质点Q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小于质点P距平衡位置的距离                                             

B.经过0.25 s时,质点Q的加速度大于质点P的加速度     

C.经过0.15 s,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了3 m

D.经过0.1 s时,质点Q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上通过输电线接有两个相同的灯泡L1L2,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R,开始时,电键K断开,当K接通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副线圈两端MN的输出电压减小

B.副线圈输电线等效电阻R上的电压将增大

C.通过灯泡L1的电流减小

D.原线圈中的电流增大

用如图(a)所示的器材做“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小灯泡标有 “6V3W”的字样.蓄电池电动势为8V,滑动变阻器有两种规格:R1标有“5Ω,2A”,R2标有“100Ω,20mA”.各电表的量程如图所示.测量时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  始,并测多组数据.

 1)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中的实物连成实验电路(有部分连线已接好).

3)测量时电压表示数如图 (b)所示,则U=          V

4)某同学根据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作出了如图 (c)所示的IU图象.分析图象不是直线的原因:                   

用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RT,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某同学将RT和两个适当的固定电阻R1R2连成如图甲虚线框内所示的电路,以使框内总电阻RLRT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具有合适的阻值范围。为了验证这个设计,他采用伏安法测量在不同温度下RL的阻值,测量电路如图甲所示,图中的电压表内阻很大.RL的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t()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RL阻值(Ω)

54.3

51.5

48.3

44.7

41.4

37.9

34.7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在实物图上连线.

(2)为了检验RLt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在坐标纸上作RLt关系图线.

 (3)在某一温度下,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丁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此时等效电阻RL的阻值为________;热敏电阻所处环境的温度约为________

已知D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BC间的距离为2,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A的距离x

温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室内空调、电冰箱和微波炉等家电产品中,它是利用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工作的.如图甲中,电源的电动势E9.0 V,内电阻可忽略不计;G为灵敏电流表,内阻Rg保持不变;R为热敏电阻,其电阻值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乙的R-t图线所示,闭合开关,当R的温度等于20 ℃时,电流表示数I12 mA

(1) 电流表G的内阻Rg________Ω

(2) 当电流表的示数I23.6 mA时,热敏电阻R的温度是________.

关于光电效应有如下几种陈述,其中正确的是

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B.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无关

C.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可见光照射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要大

D.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磁电式仪表的线圈通常用铝框做骨架,把线圈绕在铝框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涡流    B  利用涡流

    C 起电磁阻尼的作用    D 起电磁驱动的作用

                                                                                                                                  

某发电厂在远距离输送电能中,原来用66kV的交流高压输电,后来改用升压变压器将电压升高到330kV超高压输电。若输送的电功率均为P0,输电线的总电阻为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公式,升高电压后输电线上的电流增为原来的5

B根据公式,升高电压后输电线上的电流降为原来的

C根据公式P=I2R,升高电压后输电线上的功率损耗减为原来的

D根据公式,升高电压后输电线上的功率损耗将增大为原来的25

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一群原处于n4 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    

A.放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B.放出六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C.放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为12.75eV,最小能量是0.66eV

D.放出的光能够使逸出功为13.0eV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如图所示,相互平行的平面为两种光介质的分界面,两平面外为介质1,两平面间为介质2。一单色光以一定的入射角入射到界面上,已知介质和介质对此光的折射率分别为n1n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若n1<n2,此光线可能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B.若n1<n2,此光线一定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C.若n1>n 2,此光线可能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D.若n1>n 2,此光线一定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方向的决定因素和遵循的物理规律.以下是实验探究过程的一部分.

(1)如图甲所示,当磁铁的极向下运动时,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若要探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必须知道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发现闭合开关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电路稳定后,若向左移动滑动触头,此过程中电流计指针向__________偏转;若将线圈抽出,此过程中电流计指针向__________偏转(均填”).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的能量增加               B.氢原子的能量减少

C.氢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

两根光滑的金属导轨,平行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导轨的下端接有电阻R,导轨自身的电阻可忽略不计.斜面处在一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质量为m、电阻可不计的金属棒ab,在沿着斜面与棒垂直的恒力F作用下沿导轨匀速上滑,并上升h高度,如图所示.在这过程中(         ).

(A)作用于金属棒上的各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零

(B)作用于金属棒上的各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mgh与电阻R发出的焦耳热之和

(C)恒力F与安培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零

(D)恒力F与重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电阻R上发出的焦耳热

一台发电机产生的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 = 311sin314t V,则此发电机产生的电动势的最大值为_______V,有效值为_______V,产生的交流电的频率为______Hz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首先要按图甲接线,以查明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然后按图乙将电流表与线圈B连成一个闭合回路,将线圈A、电池、滑动变阻器和开关串联成另一个闭合电路,在图甲中,当闭合S时,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不通电时电流表指针停在正中央.在图乙中

1S闭合后,将螺线管A插入螺线管B的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      

2)线圈A放在B中不动时,指针将       

3)线圈A放在B中不动,突然断开开关S,电流表指针将      

一列简谐横波,如图中的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经过0.2s时的波形图像

1)若这列波向右传播,求波速?

2)假定波速是35m/s,若有一质点P、其

平衡位置的坐标是x=0.5m,从实线对应的时刻

开始计时,求经过多长时间可以到达平衡位置?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