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某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在下列几段时间内,线圈中感应电动势最小的是( )
A.0~2 s B.2 s~4 s C.4 s~5 s D.5 s~10 s
有一负载电阻R,当它接到30V直流的电流时,消耗的功率为P,现有一台理想变压器,它的输入电压u=300sinωt(V),若把上述负载接到此变压器副线圈的两端,消耗的功率为,则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
A. 10:1 B. 10:1 C. 10
:1 D. 10: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于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举行,如图所示,航天员王亚平利用天宫一号中的“质量测量仪”测量航天员聂海胜的质量为74kg。测量时,聂海胜与轻质支架被王亚平水平拉离初始位置,且处于静止状态,当王亚平松手后,聂海胜与轻质支架受到一个大小为100N的水平恒力而复位,用光栅测得复位时瞬间速度为1m/s,则复位的时间为:
A.0.74s B.1.2s C.0.50s D.0.24s
如图甲所示,在一块平板玻璃上放置一平凸薄透镜,在两者之间形成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膜,让一束单一波长的光垂直入射到该装置上,结果在上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内疏外密的同心圆环状条纹,称为牛顿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干涉现象是由于凸透镜上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
B.干涉现象是由于凸透镜下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
C.若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增大,则会造成相应条纹间距减小
D.若照射单色光的波长增大,则会造成相应条纹间距减小
光滑桌面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A、B两木块(m1≠m2),中间夹有一根用细线缚住处于压缩状态的轻弹簧,如图所示,当烧断细线,木块被弹簧弹开的过程中,两木块:[ ]
A.速度大小与质量成反比 B.加速度大小相等
C.所受冲量的大小相等 D.动能与质量成反比
关于下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力必大于分力 B.合力可以小于分力
C.运动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和它运动方向相反
D.物体受摩擦力时一定受弹力,而且这两个力的方向一定相互垂直
如图所示是一种延时开关.S2闭合,当S1闭合时,电磁铁F将衔铁D吸下,将C线路接通.当S1断开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D将延迟一段时间才被释放,则( )
A.由于A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才产生延时释放D的作用
B.由于B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才产生延时释放D的作用
C.如果断开B线圈的电键S2,无延时作用
D.如果断开B线圈的电键S2,延时将变长
如图所示PQ、MN为足够长的两平行金属导轨,它们之间连接一个阻值的电阻;导轨间距为
,电阻
,长约
的均匀金属杆水平放置在导轨上,它与导轨的滑动摩擦因数
,导轨平面的倾角为
在垂直导轨平面方向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
,今让金属杆AB由静止开始下滑从杆静止开始到杆AB恰好匀速运动的过程中经过杆的电量
,求:
(1)当AB下滑速度为时加速度的大小;
(2)AB下滑的最大速度;
(3)从静止开始到AB匀速运动过程R上产生的热量.
如图所示,A、B为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通过闭合的开关S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两极中央各有一个小孔a和b,在a孔正上方某处放一带电质点由静止开始下落,若不计空气阻力,该质点到达b孔时速度恰为零,然后返回.现要使带电质点能穿过b孔,则可行的方法是 ( )
A.保持S闭合,将A板适当上移
B.保持S闭合,将B板适当下移
C.先断开S,再将A板适当上移
D.先断开S,再将B板适当下移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所示,并将测得的各计数点间距离标在图上,A点是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 段来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 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格填“AB”或“BC”或“CD”或“DE”).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mAvA+mBvB= kg•m/s;碰后mAvA,+mBvB,= kg•m/s.并比较碰撞前后两个小车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是否相等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3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 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
A. F B.
F C.
F D.12F
一列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波形如图所示,已知在0.6s末,A点恰好第四次(图中为第一次)出现在波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波的周期是0.2s
B.波传播到P点需要1.5s
C.P点开始振动时速度方向是向上的
D.P点在0.35s末第一次出现在波谷底部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 )
A.对阴极射线的研究 B.α粒子的散射实验
C.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D.质子的发现
2013年底前,中国还将陆续发射6颗北斗导航卫星,补充两颗静止轨道卫星和四颗中圆轨道卫星,形成真正的“5+5+4”的星座格局,通过这样结构的加强备份,提高整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稳定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 m,测速精度为0.2 m/s,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
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
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
D.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的速率
图甲是利用沙摆演示简谐运动图象的装置.当盛沙的漏斗下面的薄木板被水平匀速拉出时,做简谐运动的漏斗漏出的沙在板上形成的曲线显示出沙摆的振动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木板被水平拉动的速度为0.20m/s,图乙所示的一段木板的长度为0.60m,则这次实验沙摆的摆长为(取g =π2)( )
A.0.56m B.0.65m C.1.00m D.2.25m
关于简谐运动,下列说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位移减小时,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 |
| B. | 位移方向总跟加速度方向相反,跟速度方向相同 |
| C. | 物 |
| D. | 水平弹簧振子朝左运动时,加速度方向跟 速度方向相同,朝右运动时,加速度向跟 速度方向相反 |
如图所示装置中,在下列各种情况下,能使悬挂在螺线管附近的铜质闭合线圈A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开关S接通的瞬间
B.开关S接通后,电路中有稳定电流时
C.开关S接通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的过程中
D.开关S断开的瞬间
如图所示,真空两细束平行单色光a和b从一透明半球的左侧以相同速率沿半球的平面方向南右移动,光始终与透明半球的平面垂直。当b光移动到某一位置时,两束光都恰好从透明半球的左侧球面射出(不考虑光在透明介质中的多次反射后再射出球面)。此时a和b都停止移动,在与透明半球的平面平行的足够大的光屏M上形成两个小光点。已知透明半球的半径为R,对单色光a和b的折射率分别为和
,光屏M到透明半球的平面的距离为L = (
)R,不考虑光的干渉和衍射,真空中光速为c,求:
(1)两细束单色光a和b的距离d
(2)两束光从透明半球的平面入射直至到达光屏传播的时间差△t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个球,原来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A球的速度是6m/s,B球的速度是—2m/s,不久A、B两球发生了对心碰撞。对于该碰撞之后的A、B两球的速度可能值,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做了很多种猜测,下面的哪一种猜测结果一定无法实现的是
A.υAˊ= —2 m/s,υBˊ= 6 m/s
B.υAˊ= 2 m/s,υBˊ= 2 m/s
C.υAˊ= l m/s,υBˊ= 3 m/s
D.υAˊ= —3m/s,υBˊ= 7 m/s
如图1所示,矩形线圈abcd位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线圈所在平面,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以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为线圈中感应电流i的正方向,以垂直于线圈所在平面向里为磁感应强度B的正方向,则选项图中能正确表示线圈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