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用NaOH溶液和FeSO4溶液制Fe(OH)2时吸有NaOH的滴管;
②制备H2的简易装置中的长颈漏斗;
③分馏石油时控制温度所用的温度计;
④用乙醇制备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
⑤用水吸收氨气时的导气管.
(1)取一定体积的0.1mol.L﹣1NaOH溶液放于烧杯中, 后,再滴入几滴植物油;
(2)选择图中装置 (填“甲”或“乙”),将(1)所得溶液加入到装置中并按图示组装好装置.
(3)在你选择的装置上标明电极材料分别为 、
(4)实验中可在 看到稳定的白色Fe(OH)2沉淀.
(5)如果要看到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沉淀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是 .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要加入 .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 的方法.
(3)制取Fe(OH)2白色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防止发生反应 .(填化学方程式)
方法二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4)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 .
(5)为了制得Fe(OH)2白色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
试回答:
部分阳离子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
沉淀物 |
Al(OH)3 |
Fe(OH)3 |
Fe(OH)2 |
Ni(OH)2 |
pH |
5.2 |
3.2 |
9.7 |
9.2 |
回答如下问题:
A.1.8~3.2
B.2.0~3.0
C.3.3~5.2
D.9.2~9.7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 此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B. | 将干燥和湿润的红色布条,分别放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 氯气与水反应一定产生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
C. | 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产生大量白烟 | NH3遇到HCl时反应生成NH4Cl晶体 |
D. | 向某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最终变成红褐色 | 此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实验 |
试剂及操作 |
现象 |
|
试管 |
滴管 |
||
| 饱和Na2SiO3溶液(含2滴酚酞) | 先滴加1.0mL0.5mol·L-1NaOH溶液,再滴加1.5mL1.0mol·L-1H2SO4溶液 | Ⅰ红色溶液中出现胶状沉淀 |
0.1mol·L-1AlCl3溶液 | Ⅱ加碱时 ;加酸时产生白色沉淀,又逐渐溶解直至消失 | ||
0.1mol·L-1Fe(NO3)2溶液 | Ⅲ加碱时 , 加酸后溶液变为黄色 | ||
新制饱和氯水 | Ⅳ加碱时溶液变为无色,加酸后无色溶液变为浅黄绿色 |
实验 |
试剂及操作 |
现象 |
|
试管 |
滴管 |
||
| 0.1mol·L-1Fe(NO3)2溶液 | 先滴加1.5mL1.0mol·L-1H2SO4溶液,再滴加1.0mL 0.5mol·L-1NaOH溶液 | Ⅴ加酸时溶液无明显现象,加碱时溶液依然没有明显变化 |
①探究加酸时Fe(NO3)2溶液中是否发生了反应:
向1.0mL 0.1mol/L Fe(NO3)2溶液中,溶液立即变血红,说明溶液中Fe3+ , 证明加酸时溶液中发生了反应。
②推测溶液中产生Fe3+的可能原因有两种:
a酸性条件下,0.1mol/L Fe(NO3)2溶液中的Fe2+被NO3-氧化;
b。
(已知:苯为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液体)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目的 | 分离乙醇与水 | 抽取并观察Fe(OH)2沉淀 | 比较Zn与Cu的活泼性 | 抽取少量的铁 |
实验装置 | | | | |
选项 | 目的 | 操作 |
A | 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的试管 | 先用酒精洗涤,再用清水洗 |
B | Cu与浓硫酸反应后未见溶液变蓝色,为了观察生成了CuSO4 |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蒸馏水 |
C |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有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并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
D | 制备Fe(OH)3胶体 | 将NaOH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A | 用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食醋中的含酸量,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 滴至溶液呈粉红色且30s内不褪色 | 已达滴定终点 |
B | 加热蒸干氯化铁溶液 | 得到红褐色固体 | 加热时氯化铁发生水解反应 |
C | 常温下,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钠和氟化钠溶液的pH | 前者的pH较大 | 酸的强弱: |
D | 向海带灰的浸取液中通入适量的氯气,再加入 | 下层出现紫红色 | 海带中含有碘元素 |
选项 | 实验目的 | 操作 |
A | 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的一块,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
B | 除去 | 对固体混合物进行加热 |
C | 证明 | |
D | 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 将0.01mol/L NaOH溶液滴入0.1mol/L |
①生石灰属于哪类氧化物:。
②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a.甲同学的操作:取一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b.乙直接加热饱和氯化铁溶液;
c.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
②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证明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
A | B | C | D |
| | | |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 检验溶液中的 | 配制500mL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