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摘编自石崇科《毛泽东选集》(第二版)
材料二: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了一种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摘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材料三: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就农村问题发表重要谈话时指出:“农村政策放开后,一些适于搞包干到户的地方搞包干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邓小平扭转了乾坤》
材料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中共十四大报告
材料一:
图1新疆乌鲁木齐农民报名入社 图2 上海信大绸布商店职工庆祝公私合营
材料二: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材料三: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首都北京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或立了!”接着,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
选项 |
原因 |
结果 |
A |
实行公私合营 |
全国掀起了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 |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完成了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 |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形成以邓小平为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
建立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