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高宗至唐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昭武九姓,承担着东西交流的中介使命。所谓昭武九姓,是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其后裔的泛称,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等姓。粟特人素以经商著称,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上的转运贸易。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清朝的对外政策以三个长时期以来遵循的假定为依据:即中国在战争中占优势;它善于使外来民族“开化”;它有贵重商品可使外国人接受纳贡地位。这三个假定在当时都错了,而且最后一个假定到1839年尤其过时得厉害......时西方制造商开始来寻找中国市场了。
——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上)》
材料三: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于是,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这一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递。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
唐玄宗统治前期形成了哪个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不能照抄原文)
(2)
写出材料二中清朝“对外政策”的名称。根据材料分析这个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不能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事件证明“三个假定”都错了?
(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哪个事件?根据材料三找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特点。(不能照抄原文)
(4)
你从这些历史中得出什么认识?
答案: 局面:开元盛世。表现:东西方的交流;民族的交融;经济的繁荣。
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导致中国的落后;使清朝盲目自大;阻碍中国认识世界。(不能照抄原文)事件:鸦片战争(或签订《南京条约》)。
事件:五四运动。特点: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主义为革命前途。
认识:实行对外开放;开展中外交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和改造;重视国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