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绿洲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绿洲是一种干旱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也叫“沃洲”。“有水成绿洲,无水是沙漠”。河西走廊地区,年降水量极少,蒸发量却极高,全靠南部都连山流出的河水滋养,一片片绿洲才得以形成。(见《中国国家地理》201601期) 材料二:河西走廊示意图。古今往来,河西走廊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地位显著,被称为丝绸之路的“黄金段”。(见《中国国家地理》201601期) 材料三:种子是农业的希望。汉武帝开拓西域、河西归汉之后,河西走廊掀起了首次大规模的农业开发,至今,河西走廊早就成为了种子繁育的“黄金走廊”,撑起了中国玉米制种的“半壁江山”,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产业基地。(见《中国国家地理》201601期) (1) 河西走廊位于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是呈走向的狭长堆积平原,形如走廊,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 (2) 祁连山是哺育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源,横亘在和两省之间,古代时被匈奴称为“天山”。 (3) 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河西走廊从粮食产区转而成为制种基地的现实原因是什么?河西走廊成为全国最大的制种基地,具备哪些突出的优势? 答案: 【1】西北地区【2】西北——东南走向 【1】甘肃【2】青海 水资源总量的限制;有疏勒河、黑河、石羊河等水系,便于灌溉,且水量稳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海拔高,气温低,相对湿度小,种子病虫害少,便于种子干燥脱水贮藏交通发达便捷,实现种子的快速调运。等等
社会法治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