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根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大运河由隋唐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始建于春秋时期,经过历代的开凿、疏浚、连通而成,至今仍发挥着水路运输等作用。
材料二:中国大运河项目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之一的宁波,位于大运河的最南端,是通往外海的重要口岸,是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1)
请指出图1所示的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
(2)
比较图1图2,大运河发生了“裁弯取直”的变化。这一变化最早出现于哪一朝代?请分析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3)
在以“中国大运河”为主题的探究学习时,小宁与小波分别提出了一个问题。请你运用相关材料及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问题进行解答。
小宁
中国大运河为什么能够成功申遗?请从文化遗产价值角度陈述申遗的理由。
小波
宁波为什么是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请从宁波地理位置优势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元朝。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为了便利南粮北运,粮船可以从杭州直抵大都;缩短运输路程,更加快捷;实现有效的统治与管理等。
小宁: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弥足珍贵;中国大运河是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最古老)的人工运河,承载了中华灿烂文明;是贯通南北的运输系统,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杰出成就;目前很多河段仍在使用,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需要保护等。 小波:宁波濒临东海,拥有深水良港;通江达海(三江汇流,水系发达,汇入东海),海河联运;“港通天下” ,是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或既是中国大运河的终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