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万历八年至十八年,葡商每年从中国运出生丝约3000担,获利约36万两白银。”明朝中后期,中国的丝绸通过菲律宾马尼拉大帆船中转输往拉美各地。这些丝织产品基本上都是江南所产。时人张瀚曾说杭州“桑麻遍野,茧丝绵苎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币者,必走浙之东也”。乾隆年间,时人杭世骏说,“吾杭饶蚕绩之利,织纴工巧,转而之燕,之齐,之秦、晋……衣被几遍天下”。当时,山西潞绸取丝蜀地,广东粤缎、福建漳纱取丝江南。在当时,“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据刘兴林、范金民《论古代长江流域丝绸业的历史地位》等 材料二 表31844﹣1856年英国经由广州和上海输入中国及从中国输出货物总值表 年份 广州(进出口货值)万元 上海(进出口货值)万元 1844 3340 480 1846 2520 1020 1848 1510 750 1850 1670 1190 1852 1640 1600 1854 930 1280 1856 1730 3200 ﹣﹣摘编自戴鞍钢《五口通商后中国外贸重心的转移》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长江丝绸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地位形成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其原因。 答案: 促进税制改革,引发货币文化革命;刺激商品经济发展,动摇传统社会观念;带来粮食生产革命,促使人口迅速增长;加强文明交流,带入全球化进程;未能带来社会转型。 变化:上海对外贸易地位逐渐超过广州。 原因:五口通商取代广州一口通商;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上海对外贸易条件优于其他地方;列强最早在上海开辟租界。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