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社甫 ②年来万事翻成覆,幸有藏家书可读。——(宋)袁说友 ③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明)袁凯 ④著名影视演员袁泉在节目《朗读者》中曾说“11岁离家去北京学戏时,一同带走的还有与父母之间的300封家书。正是靠着这300封家书撑过了在北京最艰难的7年岁月”。 材料二: 家书是从大约文字产生的时候孕育出的一种艺术形式。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家书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同时也凝聚了做人、处事的智慧。《戒子书》《曾文正公家书》《傅雷家书》等都是家书的经典,给予后人无限的启迪。在很长一段时间,“家书传统”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 但在这个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但在这个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那些曾经的慢时光,已似经年的墨迹慢慢褪去了,从前那种品一杯香茗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家书,这种作为亲人间沟通的书信形式,似乎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近些年随着《朗读者》《见字如面》《信中国》等电视节目的热播,“家书”这种被渐渐淡忘的形式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激起人们对优良传统的重视和传扬。时代环境在变,习惯方式在变,但人们对家书的推崇和渴求不变。好的家书能够引导家庭成员向上向善、开拓进取,带领家庭与时俱进。好的家书也能引导国家民众团结向上,为国家兴旺做出自己的贡献。 材料三: “一封家书”活动的标识图(见下图) (1) 请用自己的话分别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概括一条主要内容。 (2) 请介绍材料三“一封家书”活动标识图主体部分的画面内容及构图特点。(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语言简明得体。 (3) 你有收到或写出家书的经历吗?你认为什么样的情况适合用家书形式和父母交流?为什么? 答案: 材料一:家书具有思家怀乡、寄托情感的作用。材料二:曾经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家书近些年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示例:该图主体部分像一座房子。图的最上方是艺术处理的“人”字,“人”字的一撇一捺,造型像房檐。“人”字下面,分左右结构。左边既像艺术化的一面墙和弯曲回家的小路,又像中国传统书写用的毛笔和点点墨迹。右边是竖排“YI FENG JIA SHU”大写汉语拼音和“一封家书”四个汉字,这幅构图把具有中国特点的家、书法、信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表达了家书与家庭的关系。 示例: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有困惑需要解决时适合用家书交流,因为家书这种形式能让父母心平气和、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在其中享受浓浓的亲情。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