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枫叶如丹春天,绿的世界。秋天,丹的天地。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人们说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这是至理名言。到夏季,绿得更浓、更深、更密。生命在充实,在丰富。生命,在蝉鸣蛙噪中翕动,在炽热和郁闷中成长,在暴风骤雨中经受考验。于是,凉风起了,秋天到了。万山红遍,叶如丹。丹,是成熟的颜色,是果实的颜色,是收获者的颜色,又是孕育着新的生命的颜色。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天地万物,人间万事,无一不贯穿这个共同的过程。而且,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今年五月,曾访问澳大利亚。五月在南半球,正是深秋。草木,是金黄色的;树林,是金黄色的。一天,在新南威尔士州青山山谷一位陶瓷美术家R先生家做客,到时天色已晚,看不清周遭景色,仿佛是一座林中木屋。次日清晨起床,整个青山全在静憩中。走到院里,迎面是株枫树,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我回屋取了相机,把镜头试了又试,总觉得缺少些什么。若是画家,会描出一幅绚烂的油画。可我又不是。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这时,木屋门开了,一个八九岁的女孩蹦了出来,她是R先生的外孙女莉贝卡,他们全家的宝贝。小莉贝卡见我凝视着枫树,就跑到树下,捡起两片红叶,来回地跳跃,哼着只有她自己懂的曲调。最初的一缕朝阳投进山谷,照到红艳艳的枫叶上,照到莉贝卡金色的头发上。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按动快门,留下一张自己很满意、朋友们也都喜欢的照片。后来有位澳大利亚的朋友为那张照片起了个题目:秋之生命。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枫叶如丹,也许由于有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许它本身正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才更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价值,而且感受得那么真切。北京香山红叶,自然能使人心旷神怡,若是没有那满山流水般的游人,没有树林中鸣声上下的小鸟,也许又会使人感到寂寞了。枫叶如丹,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1】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翕动(______) 炽热(______) 暴风骤雨(______)恍然(______) 静憩(______)【2】填空。天地(____)(____) (____)(____)无语 心(____)神(____)【3】“丹”是什么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由“枫叶如丹”感悟到了什么?请用“_______”画出来,抄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为什么觉得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呢?说说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1】 xī chì zhòu huǎng qì 【2】 万 物 垂 头 旷 怡 【3】丹,是成熟的颜色,是果实的颜色,是收获者的颜色,又是孕育着新的生命的颜色。(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4】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枫叶如丹,也许由于有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许它本身正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才更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价值,而且感受得那么真切。北京香山红叶,自然能使人心旷神怡,若是没有那满山流水般的游人没有树林中鸣声上下的小鸟,也许又会使人感到寂寞了。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枫叶如丹,也许由于有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许它本身正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才更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价值,而且感受得那么真切。北京香山红叶,自然能使人心旷神怡,若是没有那满山流水般的游人没有树林中鸣声上下的小鸟,也许又会使人感到寂寞了。【5】因为一株枫树显得形单影只,孤单寂寞。【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字音的认读以及字形的书写。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多朗读课文,熟悉常用的字词,加强书写。学生需要注意“翕”、“炽”和“憩”的读音。【2】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注意避免错别字的出现,正确书写即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成语的积累,需要多阅读多学习。结合“天地万物,人间万事”可知是“天地万物”。结合“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可知是“垂头无语”。结合“自然能使人心旷神怡”可知是“心旷神怡”。【3】本题考查信息提取概括能力,学生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关键信息。结合“丹,是成熟的颜色,是果实的颜色,是收获者的颜色,又是孕育着新的生命的颜色”可得出答案。【4】本题考查信息提取概括能力,学生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关键信息。结合“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可知,“恍然明白”后面是本题答案。【5】这道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要求学生先回到原句并通读所在段,再联系上下文去找答案。结合“走到院里,迎面是株枫树”可知,枫树只有一棵,显得比较孤单,由此可得出答案。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