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乡约是中国民间社会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依靠习惯和道德力量发挥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北宋儒家“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兄弟受《周礼》《礼记》的影响,订立《吕民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乡规,其主要内容有四大项:一是德业相劝,即互勉于修身齐家之事;二是过失相规,如戒烟酒,戒赌博,戒斗股等;三是礼俗相交,即乡党之间要有长幼之序,相亲相敬之礼;四是患难相恤,包括防盗,防灾,防疫,恤贫,恤孤等。在此基础上,又细化为更为具体的条款,以约束和规范乡民的个人行为。有学者认为,《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摘编自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等材料二1930年前后,部分知识分子主张用改良主义方法解决中国农村问题,发起乡村建设运动,其中梁漱溟的影响较大。他在《乡村建设理论》一书中认为,中国问题的症结在于“文化失调”:中国本是“伦理本位,职业分立”的社会,不同于西方的“个人本位,阶级对立”;自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后,中国旧的社会构造被破坏,但并没有走上西方社会的道路。因此,解决中国问题的办法是将“中国固有精神与西洋文化的长处二者为具体事实的沟通调和”,而这一“沟通调和”点,就是建立乡村政权机关与教育机关合而为一的“乡农学校”。“乡农学校”以《吕氏乡约》为仿效目标,“以古人乡约之意来组织乡村”,使学长居于父老、师长的地位,把社会的政治法律问题放在道德教育的范围之内,同时吸收西方团体组织的方式,形成社会新组织。——摘编自戴逸《中国近代史通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吕氏乡约》与《乡村建设理论》关于乡村治理认识的异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吕氏乡约》与《乡村建设理论》关于乡村治理认识的局限性。 答案:【答案】(1)相同:都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都注重提高村民的道德素养;都意识到乡村建设的重要性;都强调互助;都强调自治;都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都从乡村实际出发提出方案。不同:《吕》只强调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乡》主张将中国传统道德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吕》主张乡村自治,《乡》主张将乡村建设与政权相结合;《吕》只强调乡村秩序的稳定,《乡》主张乡村建设是救国的关键;《吕》更强调血缘宗族关系,《乡》突破血缘宗族关系,主张建立社会新组织。(2)《吕》局限性:缺乏强制性和约束力;局限于道德教化;未考虑更多利益需求;在当时适用范围有限。《乡》局限性:没有认识到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解决农民最迫切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否定暴力革命。【解析】(1)关于《吕氏乡约》与《乡村建设理论》中乡村治理认识的异同之处,根据材料找出它们各自的内容,进行比较即可。关于相同方面,根据材料一“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和材料二“以古人乡约之意来组织乡村”“使学长居于父老、师长的地位,把社会的政治法律问题放在道德教育的范围之内” 等信息可从教化、道德素养、乡村建设、互助、自治、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从乡村实际出发提出方案等方面回答相同点即可。关于不同方面,可从学习内容方面、乡村建设形式方面、乡村建设目的方面概括不同即可。(2)关于《吕氏乡约》中对乡村治理认识的局限性,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局限于道德层面、缺乏强制性和约束力、未考虑更多利益需求、在当时适用范围有限等方面思考作答。关于《乡村建设理论》中对乡村治理认识的局限性,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没有认识中国国情、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否定暴力革命等方面思考作答。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