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是哪国人?”有专家说,孔子原来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现在是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的时候了,就像苏格拉底是希腊人也是欧洲人,最后成为“世界人”一样。 材料二: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 ……西方都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欧人拿来了中国的文明,竭尽全力发展它们,并将其用于海外扩张。——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霉散散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何)必强分夷夏。"——郑观应(1842- 1921)(易言·公法》 (1) 请用相关史实说明“孔子原来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 (2) 列举两例史实说明西欧人“竭尽全力发展它们.并将其用于海外扩张”。 (3) 材料三中“主事者”属于什么政治派别?据材料分析这一派别认识的局限性。 (4) 当时中国有识之士认为世界文化多元,要改变鄙视外夷的传统观念。请结合史实谈谈这种认识如何体现在当时中国社会政治领域。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认识。 答案: 春秋晚期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西汉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从此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火药和火器的使用,帮助欧洲资产阶级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亚非拉国家的大门;指南针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 政治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认识: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不主张变革社会制度,只学习西方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体现: 戊戌变法中,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认识:人类文明各自独立产生,交相释映。文明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借鉴、吸收是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
社会法治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