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前不久,某市进入创文迎接国检的冲刺阶段,该市新闻综合频道报道一则暖闻:车主斑马线礼让,老人脱帽鞠躬致谢。在持续发酵的重庆公交落江,高铁公交霸座等背景下,这暖心的一幕经媒体报道后,引起该市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日前这位斑马线上的司机和这名行重礼的老人都已经找到,司机是个90后女孩,老人是一个88岁高龄的退休干部。俩人再次见面的时候,司机向老人鞠躬回敬,向老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礼遇,对己可修养品德,对人可增加温暖,对社会可有利秩序。面对礼遇的诸多功用,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不脱离以上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让礼遇成为一种习惯 近日,车主斑马线礼让,老人脱帽鞠躬致谢;后来女司机和老人见面后,司机向老人鞠躬回敬。司机停车让行值得学习,老人鞠躬致谢更可称为榜样。二人的做法彰显了“礼遇”的重要,所以,我们要以礼相待,让礼遇成为一种习惯。 本事件中,不只是司机尊重、礼让、体恤老人,老人也对她的谦让报以感动与诚挚的谢意,这是一个双向的尊重与礼让。它体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尊老美德,也表现出长辈人对年轻人的尊重和爱护。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讲究人与人要礼遇有加,以礼相待。   “礼遇”这一词相信是很多人从小就听说过的。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反映了兄弟间的谦让;司机们停车为腿脚不便的老人,更是礼遇的体现。然而,随着时代节奏的不断加快,礼遇似乎越来越被人们抛于脑后,过马路要争,买东西要争,排队等待互不相让而起争执的新闻已屡见不鲜,现在人们观念中似乎耽搁一秒便会天崩地裂。如此看来, 车主斑马线礼让,老人脱帽鞠躬确实是一种礼遇、文明的彰显。其实做到礼遇并不难,退一步,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 礼遇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上到国家,我们是礼仪之邦;下到个人,礼遇是从小就被灌输的事项;可现在,礼遇的意识似乎越来越淡薄。尊师重道,是千百年来学子们注重的;但现在,部分学生似乎不再把教师放在眼里。年轻人不尊重长辈,长辈有时也起不了榜样作用。相比之下,老人鞠躬致谢,司机再见面,鞠躬回敬就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令人感动了。礼遇是千年来中华民族的重要内涵,别让它淡出我们的生活。 礼遇是人类社会美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国提高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道德指标,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所以,要建成和谐社会,作为个体的我们不仅要尊老爱幼,更要体察病人,残疾人的疾苦,照顾孕妇等行动不便之人;另外,换位思考也必不可少,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而忽略旁人的感受,而是要双方互相考虑,互相尊重,互相礼让。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要讲究礼遇,要以礼相待。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希望我们都能以礼做人,以礼行事,一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让礼遇成为一种习惯。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