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材料一:下面是初二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
●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的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材料三: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回答问题:
(1)
材料一中的“因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而创立的哪一组织开始发展反清力量?出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具有怎样新的时代特征?
(2)
材料二出自哪一革命纲领?这一纲领最吸引当时农民的地方是什么?这一纲领未能实施的原因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为什么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答案: “拜上帝教”;太平天国运动;反侵略。
《天朝田亩制度》;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分配社会财富,不可能实现。
《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因此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