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一个由中、美、俄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给食盐施加20 万大气压,生成了一些“不可能”的物质如氯化三钠和三氯化钠。按照传统化学教科书上的规则,这些物质本不该存在。科研人员制造出“本不该存在”的化学物质,表明人们能 ①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而显示其实践的能动性    ②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及其适用条件和范围    ④依据主观意愿决定客观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一个由中、美、俄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给食盐施加20 万大气压,生成了一些‘不可能’的物质如氯化三钠和三氯化钠”,既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也说明了人们可以通过创造性思维实现科研的重大突破。由此可见,①②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规律具有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故③项中改变规律的表述是错误的,不能入选;④项中的观点夸大了人的主观意愿的作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实践的特征、创造性思维的相关知识。
政治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