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在近500年的历史上曾经面对过三次重大的国际战略机遇期。…… 第一次战略机遇期:大航海,无法持续的壮举 西方的历史学家一般将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分界点,因为随着1500年前后的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不但带来了黄金、地图和无限的梦想,更给全社会生产提供了一股强大的动力。……明朝的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然而一道圣旨叫停,航海事业告终。开始了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历史。 第二次战略机遇期:初开国门,中日洋务竞赛 第二次战略机遇期出现在19世纪后期,当时的中国和日本,几乎有着相同的条件:处在封建王朝的晚期,长期的闭关锁国,被强制打开了国门。最重要的是,两国都已意识到,东方必须向西方学习,也差不多同时开始学习西方。但是,两国发展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日本成为惟一搭上西方工业革命快车的幸运者,并在之后的战争中接连打败了中国和俄国,成为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国。甲午海战的失败对中国造成巨大的打击,……使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一去不返,直到冷战格局形成。 第三次战略机遇期:冷战格局,夹缝中成长 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冷战对峙,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再次为许多国家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对中国来说,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三次战略机遇。在这次战略机遇期中,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又成为中国的竞争对手。 中国由于当时的国际背景和自身独立发展的需要,不可能走与日本、韩国相同的道路,……在一段时期里,内耗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财富。 第四次战略机遇期…… ——《东西方文化比较导论》 材料二  在国际环境方面,冷战结束后虽然各种战争和动乱不断,但就总体而言,出现了一个维持较长的世界和平的时期。……当前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经济自由化、一体化、市场化和知识经济化的时代,这为中国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大的国际环境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重大的逆转,只要中国不犯重大战略错误,只要中国坚持正确的发展的方针,只要中国能够处理好国内各种问题的挑战,中国就有很大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南方周末 2002年11月30日》 请回答: (1)如材料一所示,中国历史上曾经三次错失国际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这三次机遇各指什么? 你认为导致中国错失机遇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面对第二次机遇,日本是如何抓住机遇并发展起来的?面对第三次机遇,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又是怎样抓住机遇并发展起来的?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第四次机遇指什么?中国应如何对待这次机遇?并举例说明。 答案:(1) 机遇 错失机遇的主要原因 第一次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封建制度的束缚; 第二次 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传播; 坚持“中体西用” 第三次 美苏争霸的冷战对峙使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传播; 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三取二 ) 由于内战及其后“左”倾错误的发展,导致国内社会环境不安定 (2)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搭乘两次工业革命的快车。 亚洲:新加坡、韩国利用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资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 (3)第四次机遇: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领域革命全面加速;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世界经济持续发展。) 中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外向型经济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001年12月11月,中国加入WTO成为第143个成员国。 解析: 本题与上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本题更多的侧重于考查世界市场发展演变过程中,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和新时期创抓机遇的努力。分析中国错失三次发展机遇的原因时,要注意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特点,尤其是社会制度的制约。回答中国之所以能抓住第四次发展机遇,也与吸收二战后,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的成功经验有一定关系。本题切合亚洲国家崛起的时代主题,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在现实问题的历史分析和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