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生物
题目
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左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左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和感受器 C.效应器和传入神经 D.效应器 答案:C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生物 试题推荐
生物 试卷推荐
2019-2020年高一上期期中生物题免费试卷(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
大庆中学高一生物上册月考试卷题带答案和解析
天津市高三生物上册月考试卷摸底考试题同步训练
北京市高三生物上册月考试卷题带答案和解析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年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生物题免费试卷在线检测
普通高中2017年高二生物上册会考真题网上考试练习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0-2021年高三第六次复习检测理综生物在线考试题带答案和解析
丽水四校高二生物下册月考试卷考试完整版
上海市2019年高二下学期生物月考测验网络考试试卷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中学2020-2021年高三开学检测生物免费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最近更新
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环境监测公报”指出,减少SO2的排放和生活废水的处理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请回
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3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内填标号)(1)物质利用载体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图[ ]
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其中港、澳、台同胞70万。世界著名十大电脑公司之一的某公司总裁指出,若东莞通
(2014·鞍山模拟)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7~8题。7.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
下图为地球星瓣图,图中a为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的极点(38°N、0°),据此回答1~2题。1.与陆半球对应的“水半球
雷锋有一句名言:“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这句话体现了() A.每个人活着都是为了他人B.人活
已知P为抛物线的焦点,过P的直线l与抛物线交与A,B两点,若Q在直线 l上,且满足,则点Q总在定直线上.试猜测如果P为椭
纯碱中常含有氯化钠,为了测定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5.5 g纯碱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NaO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酒精挥发 C.火柴燃烧 D.铁器生锈
遗传学的研究知道,家兔的毛色是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基因A决定黑色素的形成;基因B决定黑色素在毛皮内
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感知各个方向的刺激 B.捕获各个方向的猎物 C.防御各个方向的敌害
对下列几种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蓝藻 ⑤烟草花叶病毒 ⑥
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成果。古往今来,一个个法律和民主政治文献搭建起人类前进的阶梯。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启蒙学者们认为推翻封建统治之后,一切“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
-Can you tell me Kitty’s address.-I don’t know, either. But
Knowing the meaning of a word is one thing; yet using it bot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的比尔·盖茨在谈到他的成功经验时说:我不比别人
“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
下列关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描述不相同的是( ) 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都能制造陶器,饲养家畜 C.
下列与“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所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B.读书破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