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送韩揆之江西① 李季兰 相看指②杨柳,别恨转依依。 万里西江③水,孤舟何处归? 湓城④潮不到,夏口⑤信应稀。 唯有衡⑥阳雁,年年来去飞。 【注】①一作“送阎伯钧往江州”。②指,一作“招”。③西江,一作“江西”。长江在武昌一段称为西江。④湓城:在今江西,是韩揆要去之地。⑤夏口:今武昌。⑥衡,一作“随”。 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与《诗经·氓》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B、颔联写诗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的孤舟远去,思绪万千。 C、颈联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情景:朋友一去,只怕音信阻绝。情感意蕴耐人寻味。 D、颔联与颈联一实一虚延伸了时空,为尾联的抒情作了铺垫。 18.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7.A 18.前四句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之情,后四句抒发诗人担忧朋友一去而不返,音讯全无,只有衡阳雁年年飞来飞去的惆怅之情。 【解析】 1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A项,“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不当,“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并没有写乐景;并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出自《诗经·采薇》。所以选A。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鉴赏诗句,一定要从内容、形式两方面作答。内容上看它表达了什么意思、情感;形式上看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和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以及它们是如何为写景抒情服务的。答题步骤一般是: (1)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例如本题选项A就属于对表现手法的错误理解。 1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诗歌标题“送韩揆之江西”和诗歌注释及诗歌中的关键词“杨柳”“依依”“孤”等,从诗人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之情和惆怅之情方面分析作答。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本题的标题和诗歌注释就对分析诗人的情感有所帮助。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