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初中
生物
题目
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你认为出现病变最可能的部位是A.肾脏B.肝脏C.心脏D.肺 答案:A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如果尿液中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说明肾小球可能发生病变。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生物 试题推荐
生物 试卷推荐
2019-2020年初二4月月考生物题免费试卷(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官河中学)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期中四校联考生物试卷完整版(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半年期末生物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山东省泰安新泰市)
2018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课时练习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全国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课时练习免费试卷完整版
德州市八年级生物自主招生(2019年上册)在线免费考试
2019备战中考生物巩固复习-第二十四章人与环境
自贡市2019年七年级生物下期月考测验在线答题
北京九年级生物2020年上学期在线答题
2019-2020年八年级上期期中生物题免费试卷(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八五八农场学校)
最近更新
p{font-size:10.5pt;line-height:150%;margin:0;padding:0;}td{f
在电场中某点放入电荷量为q(q>0)的点电荷时,测得该点的场强为E。若在同一点放入电荷量q′=- 2q的点电荷时,测得场
某地区酸雨频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矿物燃料燃烧产生
2008年山东省作协取消了“专业作家终身制”,开始推行“签约制”。王方晨、王秀梅等11名作家成为首批签约者。山东省的这一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B.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
下列关于生物安全性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物安全是指公众担心转基因生物会产生出毒性蛋白或致敏蛋白 B.生物安全是
21. 下表为四种不同细胞的比较结果,正确的是:选项 细胞 细胞壁 光合作用 染色质 细胞全能性 A 蓝藻细胞 有 有
如图,郴州北湖公园的小岛上有为了纪念唐代著名诗人韩愈而建的韩愈铜像,其底部为 A.某人在岸边的B处测得A在B的北偏东60
下列所述情况能引起水体污染的是() 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②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③海上油轮石油泄漏 ④工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妖娆(ráo) 宿愿(sù) 强聒不舍(kuō) B.襁褓(
在等比数列{an}中,an>0(n∈N*),公比q∈(0,1),且a1a5+2a3a5+a2a8=25,又a3与a5的等
向氯化亚铁、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以下对反应完成后的某些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锌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2+,
理解加点字的意思。(6分) (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在遗传规律的探索中,达尔文在两侧对称花和整齐花的金鱼草杂交实验中,也注意到了子一代全是两侧对称的,子一代自交后,下一代有
Jennylives next to me. She often comes to my house and plays
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4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数字1,2,3,4,另外有一个可以自由旋转的圆盘,被分成面积相等的3个
如图15所示,运用控制变量法,小霞把两段电阻不同的金属丝甲、乙(R甲<R乙)串联后,分别放到两瓶等量的煤油中通电一定时间
函数y=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___,单调递减区间是_____________.
请根据以下要点写一篇100词左右的日记。 1. 9月8 日,星期日。天气:晴,有时多云。 2. 对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