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化学
题目
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采用原煤脱硫技术,可减少燃煤产生的SO2 B.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腐剂 C.自来水厂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因此氯气无毒 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答案:【答案】C 【解析】根据氯气的性质可以知道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常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杀菌。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 【考点分析】化学与生活综合运用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化学 试题推荐
化学 试卷推荐
上海2018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完整版
河北2020年高三化学下半年月考测验免费检测试卷
2019-2020年高二下册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
杭州市高二化学上册单元测试免费试卷完整版
高一下半年期末考试化学免费试卷完整版(2019-2020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
2018年至2019年高二上册期中模拟考试化学考题(四川省成都市实验中学)
高一化学下册课时练习考试完整版
2018至2019年高一下半期联考化学题开卷有益(山东省惠民县第一中学)
2019-2020年高二下半年开学考试化学考试(云南省云天化中学)
2019-2020年高二下册期中考试化学在线测验完整版(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
最近更新
珙桐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 ( )
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所受阻力会随物体的速度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下落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收尾速度
小华在“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时,提出了如下四个猜想。根据你对本实验的探究,发现其中与实验结论不相符合的是() A、
读下表数据资料回答问题: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总计 甲 人口数 200 550 250 100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两物体相互作用前后的总动量不变,则两物体组成的系统( ) A.一定不受外力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是2,3,5,5-四甲基-4,4-二乙基己烷 B.等物质的量的苯和苯甲酸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神舟八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
定义: 表示不大于 x 的最大整数, 表示不小于 x 的最小整数,例如: , , , .则___________ .
劳动者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是 A.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B.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C.建立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战斗英雄,其中“严守纪律,被大火吞噬而壮烈牺牲”的是
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反射角等于
孙中山在《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中指出:“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
某实验小组将玉米幼苗置于一密闭容器内,测定温度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用容器内CO2的变化量表示)。实验结果如下(“
如图,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I)求函数的最小值和最小正周期; (II)设△的内角对边分别为,且,若与共线,求的值.
在如图所示的4×4的方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 (1)请在图中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和,且三角
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A.LiCl B.NaBr C.KI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 ,,,,,,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负有理数数集合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