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人口跨区域的转移史 材料一 1492 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欧国家争相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造成印第安人大批死亡。欧洲殖民者掳掠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欧洲人因各种原因也大批远涉重洋,到达美洲。随着西方工业化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以及金矿的发现,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不断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生齿日重,地狭人稠”。郑和下西洋之后,东南沿海民众不断前往东南亚、印度洋一带谋生,这一现象被称为“下南洋”。 19 世纪,东南亚锡矿的开发,橡胶园的开辟,北美、澳洲、南非的金矿开采和铁路建设,南美洲种植园的拓展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力。 19 世纪 30 年代,由英国殖民统治者组织首批印度 “契约劳工”到达海外,此后,印度人大规模前往海外。 1860 年,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形成了前往美洲及大洋洲的 “苦力贸易”。 19 世纪末,拉美国家鼓励外国移民进入,日本地少人多,很多人为改变命运移民拉美。 材料二 16 — 20 世纪世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路线图 ( 1)读上图,分别指出欧洲与亚洲人口跨地域转移到哪些地区? ( 2)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与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结合所学分析欧亚人口转移不同方向的历史原因。 答案: 示例: ( 1)欧洲:西欧人向北美洲、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转移。俄罗斯人口向亚洲北部转移。 亚洲:中国人向东南亚、美洲、大洋洲转移;印度人向非洲南部和东部海岸;东南亚和加勒比海地区转移。日本人向拉美移民。 ( 2)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之后,欧洲国家开展对外殖民扩张。19世纪,工业革命对原材料及商品市场的需求增加,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欧洲革命、战争导致政局的动荡,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及追求财富思想的推动,以及交通的进步,促使欧洲人口向美洲和大洋洲、南非、北亚不断转移。 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地区农耕经济发展,人地矛盾突出,受郑和下西洋影响,民众前往东南亚、印度洋一带谋生。 19世纪,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华招募华工。民众为生活所迫或被绑架欺骗,成为华工劳力,被迫前往东南亚、澳大利亚、美国等地。 印度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被迫移民到英国殖民地。 19世纪末,拉美国家实现独立后,发展经济的需要,鼓励外国移民进入,日本地少人多,移民拉美地区。 【详解】 ( 1)根据路线图看出,西欧人向北美洲、南美洲转移;南非人口向澳大利亚、新西兰转移;俄罗斯人口向亚洲北部转移;亚洲:中国人向东南亚、美洲、大洋洲转移;印度人向非洲南部和东部海岸;东南亚和加勒比海地区转移;日本人向拉美移民。 ( 2)欧洲人口转移原因:根据“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欧国家争相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得出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之后,欧洲国家开展对外殖民扩张。根据“随着西方工业化的开展,……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不断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得出19世纪,工业革命对原材料及商品市场的需求增加,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根据所学,还可从欧洲革命、战争导致政局的动荡;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交通的进步等分析总结。 亚洲人口转移原因:根据 “生齿日重,地狭人稠”“郑和下西洋之后,东南沿海民众不断前往东南亚、印度洋一带谋生”得出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地区农耕经济发展,人地矛盾突出,受郑和下西洋影响,民众前往东南亚、印度洋一带谋生。根据“东南亚锡矿的开发,……南美洲种植园的拓展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力”得出19世纪,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根据“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华招募华工。民众为生活所迫或被绑架欺骗,成为华工劳力。根据“英国殖民统治者组织首批印度‘契约劳工’到达海外”得出印度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被迫移民到英国殖民地。根据“19世纪末,拉美国家鼓励外国移民进入,日本地少人多,很多人为改变命运移民拉美”得出19世纪末,拉美国家实现独立后,发展经济的需要,鼓励外国移民进入,日本地少人多,移民拉美地区。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