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为了入侵中国,日本曾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这两次事变的发生地分别在图中的﹝﹞。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① (2)图中①⑤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气候特征有所差异,分析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说明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3)图中⑤地区是日本重要工业区之一,目前该工业区投放到中国市场的最主要产品是什么?试分析该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及限制性因素。 材料二  1932年,日本在图中A地区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2002年,由日本右翼主编的历史教科书这样写道:“(日本)想在中国大陆建立第一个现代化的法治国家”,“由此满洲国取得了快速发展”。 (4)试以日本在A地区殖民统治的史实驳斥日本右翼的上述观点。        (5)简述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图B地区为抵御日本侵略而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 (6)简要说明以B地区为中心的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  目前中日关系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日本政府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严重损害了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因此,发展中日关系必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7)请从哲学的角度说明发展中日关系为什么必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材料四  胡主席在中共十七大会议上再次强调指出要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8)请用我国对外政策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该怎样为建设和谐世界努力。 答案: (1)D (2)①地气温年差较大,年降水量少,降水集中夏季;⑤地气温年差较小,降水较丰富,且冬季降水量也较多;主要原因是所处海陆位置不同或下垫面状况不同。 (3)主要产品是汽车,优势区位是港口或海运,对外交通便利,限制因素是矿产贫乏。 (4)掠夺工矿业,满足战争需要;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抢占银行,滥发伪币,增加苛捐杂税,攫取中国资财;推行奴化教育,以实现其奴化政策;实行恐怖统治,打击进步力量。 (5)国民党:组织会战,抵抗日军侵略,如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共产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如晋察冀、陕甘宁。 (6)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促使抗战相持阶段迅速到来,成为抗战相持阶段抗日的主战场。 (7)“以史为鉴”就是尊重事实,尊重历史。矛盾双方相互转化需要条件,日本政府只有深刻反省,吸取教训,才能使中日关系不断发展。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日本政府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面向未来”才能妥善处理中日关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