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材料一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 表一 “十一五”时期我国三大产业占GDP比重变化统计表 (单位:%) 第一产业占GDP比重 第二产业占GDP比重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2005年 12.1 47.4 40.5 2010年 10.2 46.8 43 表二 “十一五”时期我国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财政收入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005年 31649 14803 10493 3255 2010年 83080 34542 19109 5919 年均增长率 21.3% 23.6% 9.7% 8.9% 材料二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1)上述材料表明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并分析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 (2)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各方面应如何发挥自身作用,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与发展。 (3)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分析,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答案:(1)“十一五”时期,我国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下降,第二产业保持相对稳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提高,说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果,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时期,我国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都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贯彻科学发展观,经济结构调整,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政府行使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制定出科学的收入分配制度。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人大代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通过行使提案权等,为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建言献策。 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决定权,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政治保障。 各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调、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每点3分,任意答出四个点即可给满分12分) (3)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