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叶子时期的梅》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叶子时期的梅 晨义 ①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②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后悔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我是多么无知。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不然,我就不必再费周折。 ③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叶子是你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④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从深春到晩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⑤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⑥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⑦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绝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⑧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我喜欢这种隐藏。 ⑨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询问:“你认识它吗?” ⑩但此刻分明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选自《散文》,有删改) 1 . 依据文章第 ⑦段的内容,概括“叶子时期的梅”的佳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2 . 品析第 ③段中加点词的妙用。 可爱的你呀, 藏 在自己的叶子里。 3 .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 不正确 的两项是()() A . 作者在初夏的下午进入水边花地,因为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所以遗憾的没能寻到期盼中的那丛梅树。 B . 第 ④段写虽然没有很多人关注从深春到晚秋的梅树,但梅树却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 C . 文章虽以梅喻人,表达了一种从容恬淡的人生态度,但作者也如大多数人一样因梅树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而只喜欢繁花期的梅。 D . 第 ⑦段写作者认为无花的梅是最纯洁最快乐的,这一时段的梅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E. 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赞美了 “青枝交错,碧叶婆娑”的梅。 4 .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文章最后一段说 :“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这句话作为全文的收笔,有何深刻意义?
答案: 1 . 示例 :青枝交错,碧叶婆娑;不需要寻求和赞赏,不需要记取和安慰(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2 . 示例 :“藏”字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梅叶子的浓密,突出了叶子时期梅的可爱、含蓄、神秘。 3 . AC 4 . 托物言志的手法 ,文章以梅喻人,含蓄地提醒人们也应如这一丛腊梅,固守自己的本色,做到无所谓显露,无所谓隐藏。(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 .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本题作答可结合 “ 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 ”来概括作答。 2 . 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语句“ 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 ”中的“你”指的是“梅树”,作者用“藏”字,侧面写出了梅叶子的浓密,突出了叶子时期梅的可爱、含蓄和神秘,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3 .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开头写 “ 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 ”的目的是引出下文对对叶子时期的“梅”的描写,所以并不存在“遗憾”之情。故 A 项理解错误。依据文章第 6 、 7 段 “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可知, C 项中 “作者也如大多数人一样因梅树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而只喜欢繁花期的梅”的理解是错误的。据此,答案为 AC 。 4 .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句子的表达作用。文章借 “梅”喻人,表达了一种从容恬淡的人生态度,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文章最后一段说:“ 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这句话中,不论“显露”还是“隐藏”,梅都不因人们的喜好而活着。文章以梅喻人,含蓄地告诫人们:我们每个人也如同这样一丛腊梅,也应固守自己的本色,不必隐藏什么,也不必炫耀什么,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托物言志(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 ( 象征体 ) ,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