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8.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阅读以下观点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二 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三 “中国疆土辽阔,民族冗杂,文化深厚,实行中央集权制有其必然性。”中国历史表明,中央集权制的一个好处是避免内战。中国历史上,凡是中央集权有力的,就是国泰民安,凡是朝廷羸弱,必是内乱不断。宋以后就不再打内战。近代以来,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废除。结果是,从1912年到1925年孙中山去世的13年间,其间有14省宣布独立,根据统计,大小战争约有四百多场。毛泽东打倒蒋介石,让中国38年战乱之后重归中央集权。新中国成立63年来,我们没打过一次内战,历史证明,只要丢了中央集权,立刻就进入纷争的内战状态。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3分)结合秦朝中央官制,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变化了哪些制度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4分) (3)结合材料三,说一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2分)
答案:28.(12分) (1)举措: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3分)理解: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掌律令,管监察;太尉负责管军务,三者相互牵制、彼此制约,共同对皇帝负责,可有效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皇权专制。(3分) (2)制度变化:①完善中央三省六部制度,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皇权。②完善了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4分) (3)作用: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文化发展、多民族之间的融合,可有效避免内战,有利于国泰民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