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家庭观念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须媒妁何?远耻防淫佚也。 ——《白虎通·嫁娶》(东汉班固整理)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怎样的婚姻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婚姻观念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 材料二 “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内地妇女之妄想自由……遂相率至沪,父母丈夫不能阻也。” ——《适可斋记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 (2)依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妇女的社会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 单位:% 项目 年 代 1949—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 26.6 28.8 12.66 15.6 政治面貌 30.5 23.5 15.5 13.9 学 历 10.6 11.7 12.6 25.3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的择偶标准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1)观念:听从父母及媒人(或:父母包办婚姻)。 基础:小农经济;儒家思想。 (2)变化:由在家耕织,到外出打工;由听从父母丈夫之言到要求自由。 影响: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有利于妇女的解放;有利于自由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推动了社会风尚的近代化。 (3)变化:由重视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到更重视学历。 原因:改革开放前,在国家建设中,重视政治生活(或:以阶级斗争为纲);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知识分子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