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梳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对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A . CO 、 CO 2 都是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B .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都有导电性
C . 氢氧化钙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稀硫酸反应都体现碱的通性
D . CO 2 、 SO 2 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它们都是引起酸雨的重要气体
如图,在△ABC中,AB=AC,点P在BC上.
(1)求作:△PCD,使点D在AC上,且△PCD∽△ABP;(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在(1)的条件下,若∠APC=2∠ABC,求证:PD//AB.
如图所示,在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
( 1 )图 A 所示压强计在使用前,需观察 U 形管两边液面是否相平,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请简述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_______ 。实验中通过 _________ 显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 2 )某同学实验的情形如图 B 、 C 、 D 所示。
① 比较图 B 和图 C 可以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 。
② 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如图 C 、 D 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_________ 。
( 3 )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使用不同的压强计, 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完全相同。他认为可能与探头橡皮膜安装的松紧有关。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他的观点 _________ 。。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下列有关碳循环、碳中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碳循环中的 “碳”是指碳单质
B . 开发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燃料的需求量,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C .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D . 碳中和能有效维持碳循环的相对稳定,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力大的国家
B . “化”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
C .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孕育于两极格局瓦解之后
D . 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力量相同的政治经济中心并相互制衡
将所有平面向量组成的集合记作 ,并定义 “ 向量函数 ”:
,其中
,
. 已知
,设
,
,定义向量函数
.
( 1 )证明:对于任意 ,
以及
,
,
恒成立;
( 2 )若 ,
,求
的值 .
受精卵不断分裂,逐步形成胚泡,在此过程中胚泡的体积基本不变。胚泡缓慢移动,最终植入子宫内膜与母体建立联系,进而发育成胎儿。胚泡早期发育过程如下图所示,关于胚泡早期发育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胚泡形成的最初场所是输卵管 B.胚泡中的细胞的体积随分裂不断减小
C.胚泡中的有机物总量随分裂不断增加 D.胚泡中的DNA总数目随分裂不断增加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十分活跃,政府设机构专门来管理外贸,该专门机构为( )。
A.市舶使 B.港务局 C.东厂 D.市舶司
19世纪70年代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的新能源是
A.煤炭 B.蒸汽机 C.电力 D.内燃机
影响沙漠绿洲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绿色植物使山川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一)图甲为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适宜温度和氧气等条件下,测定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图乙 1 〜 6 表示叶绿体和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
( 1 )图甲中 A 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乙图中参与的结构有 ___________ 。
( 2 )图甲中 B 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乙中的 ___________ (填数字)。
(二)为了更全面的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某生物实验小组选取一株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丙所示的实验(二氧化碳气体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 3 )实验前先将这株牵牛花进行暗处理,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
( 4 )把经过暗处理的牵牛花植株按上图所示方式处置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 a 、 b 、 c 、 d 四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___________ 加热,待叶片变成黄白色后,取出叶片漂洗,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 5 )若 a 叶铝箔遮盖部分不变蓝, c 叶白斑部分不变蓝。 a 、 c 叶中其它绿色部分都变蓝,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___________ 。
( 6 )本实验中 b 叶和 d 叶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预期实验结果是 ___________ 。根据本组实验,请你提出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 ___________
能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 电池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C. 就地焚烧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防止形成酸雨
夏季来临,雷雨天气进入多发期。在遇到雷雨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 . 在户外可以到茂密的大树下避雨
B . 站在户外的高处接打手机
C . 切断电视机的电源,并拔掉电源插头
D . 撑着金属杆的雨伞在雨中奔跑
刚搬新家的小超对家里卫生间的电路进行探究,发现照明灯和换气扇能同时使用,也能独立使用,图中最符合此卫生间电路特点的是( )
A. B.
C. D.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他日,(孟子)见于王(齐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①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②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③,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直:不过、仅仅。②庶几:差不多。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③独乐乐:前一个“乐(yuè)”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后一个“乐(lè)”作动词用,快乐。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拢)
B. 太守谓谁 (谓:为,是)
C.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语:告诉)
D. 王变乎色 (色:颜色)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野芳发而幽香 水落而石出者
B. 颓然乎其间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C.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则国其庶几乎
D. 宴酣之乐 王之好乐甚
12.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文表现的主题类似,甲文重写景和叙述,乙文重对话和议论。
B. 甲文用“乐”贯穿全文,乙文则以“欣赏音乐”为话题展开讨论。
C. 甲文通篇运用对偶和“也”字判断句式,形成一咏三叹句调,乙文则善用夸张手
法彰显论辩特色。
D. 甲文中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第 Ⅱ 卷(非选择题 共96分)
13. 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14. 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心目中得民心的领导者形象。
如图所示为一辆无人驾驶清扫车,空车质量为400kg,它集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于一体,可自主作业。
(1)激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m/s;
(2)空车停在水平地面上,若地面总受力面积为200cm2,则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帕?( )(g取10N/kg)
(3)空车行驶时牵引力的功率为810W,在10s内匀速行驶12m,车受到的阻力为多少牛?( )
(2019·无锡)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发展到宋朝达到巅峰,形成了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其中豪放派的代表是苏轼、辛弃疾,合称“苏辛”。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诗歌《饮酒》,这两句诗表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闲适心情。
C.《出师表》中的“表”,是臣写给君主的奏章,“中道崩殂”中的“崩”和“殂”一般用来称大臣的死。
D.《雁门太守行》中的“行”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都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登陆火星比我们想象中要难得多,但我们做到了。( difficult )
Landing on Mars was _________________ than we imagined, but we mad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