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儒学复兴,其中程朱理学认为人生的目标应当是
A .为生民立命 B .存天理,灭人欲
C .为天地立心 D .格物致知
我国牦牛主要生长在( )
A.青海牧区 B.内蒙古牧区 C.新疆牧区 D.东北平原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明确限制王权。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这表明,英国逐步形成
A . 三权分立原则 B . 君主立宪制度 C . 民主共和制度 D . 联邦制度
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和b,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初二年级某班一位同学用调好的天平测量一体积为8cm3的小石块的质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天平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该小石块的密度为 ;而另一位同学测得乙物体的质量是甲物体质量的3倍,若甲、乙两物体的体积比为4:3,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比为 。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菱形 的顶点 A , B , C 在坐标轴上,若点 B 的坐标为
,
,则点 D 的坐标为( )
A . B .
C .
D .
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公元前 141年 | 公元前 136年 | 公元前 129年 | 公元前 127年 | 公元前 118年 | 公元前 87年 |
即皇帝位 | 置五经博士 |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 颁布“推恩令” | 下令铸造五铢钱 | 崩,葬于茂陵 |
A . 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 . 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
C . 该帝王在位 35年
D .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下列生活情景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露珠的形成 C .滴水成冰 D .湿手变干
以化合价为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碳的价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盐
B.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
C.a点对应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b点,c点对应的物质
D.b点对应的物质和水反应能生成d点对应的物质,化学方程式为
(2019年山东潍坊卷)《文明》一书调侃:“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这暴露了
A.战时共产主义的缺陷
B.农奴制的落后性
C.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D.苏联模式的弊端
(2019·枣庄)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翁形象?
(2)下面有关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从近景入手,细致而具体地描绘了一幅茫茫雪景图。
B.前两句的“绝”“灭”之无,与后两句的“舟”“翁”之有,对比强烈。
C.诗歌用“千山”“万径”的寂静,来衬托渔翁的垂钓,可谓静中见动。
D.“绝”“灭”“雪”三字都是仄声韵,短促斩截,烘托了诗的凄冷、肃杀气氛。
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在自然界分布并不均匀,按质量计算,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填符号)。
(2)钢铁是应用最普遍的金属材料,某些铁制零件防锈措施是涂油,其防锈原理为_____________。
(3)《吕氏春秋》记载“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即坚硬)”【注:金指铜单质,锡指锡单质】。这句话说明铜锡合金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组分低
b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组分大
c 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比其组分强
(4)向硝酸银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后,对混合溶液进行过滤,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代以来,体制创新往往与社会发展相伴而行,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20世纪20、30年代美国与苏联,分别创立两种典型的现代化模式,各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在西方的经济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据苏联官方统计,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学》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的某些优点。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缓解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
——汪华生《你知道或不知道的美国史》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1929-1933年……在西方的经济一团槽的同时,苏联正在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是指什么?由此形成的苏联模式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罗斯福新政与苏联的计划经济在形式上有何共同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论证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