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法 

九年级(初三)试题

如图所示是蹦床运动员表演的情景,运动员从最低点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情况分别是(  )

A .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B .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C . 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D . 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如图,在扇形AOB中,∠AOB=90°,点C为OA的中点,CE⊥OA交 于点E,以点O为圆心,OC的长为半径作 交OB于点D.若OA=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如图,在 中,点D、E分别在边 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 的是(   )

;② ;③ ;④ .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下列关于等边三角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是轴对称图形 B . 对称轴的交点是其重心 C . 是中心对称图形 D . 绕重心顺时针旋转120°能与自身重合
已知:如图,A、B、C、D 为矩形的四个顶点,AB=16cm,AD=6cm,动点P、Q 分别从A、C 同时出发,点P 以3cm/s的速度向点B 移动,一直到达点 B 为止,点 Q 以2cm/s的速度向点 D 移动.

  1. (1) P、Q 两点从出发点出发几秒时,四边形PBCQ 的面积是33cm2?
  2. (2) P、Q 两点从出发点出发几秒时,点P、Q 间的距离是10cm?
小红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所用器材有:电源、未知电阻Rx、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次数

U/V

I/A

R/Ω

1

3

0.26

11.5

2

2.4

0.2

12

3

2

  1. (1) 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处于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就应该位于阻值最的一端.
  2. (2) 电路连接好后,小红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其中第3次实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第3次实验所测的电阻值为Ω.
  3. (3) 由实验数据可知,Rx的阻值为Ω.
Tell me how to use the computer, ________?
A . will you B . don't you C . do you
碳酸氢铵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受热时易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H2O+CO2↑;则□中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1)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为
  2. (2) t2℃时,1吨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3. (3) 现有t1℃时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填序号)。
    A . 甲>乙>丙 B . 甲=乙<丙 C . 甲=乙>丙 D . 无法判断
  4. (4) 若用已配好的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g。
如图,弹簧被压缩后,就具有(   )

A . 光能 B . 电能 C . 化学能 D . 弹性势能
图中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会生成C和D,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一个A分子中含个原子;
  2. (2)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下列对几种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烷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B . 乙醇(C2H6O)中碳、氢、氧原子的质量比为2:6:1 C . 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D . 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有一种“车窗爆破器”,开始陆续安装在公交车的窗玻璃上,其原理是:当爆破器中的线圈有电流通过时,爆破器中的“钨钢头”会产生一个瞬间的冲击力。上述过程产生的能量转化是,与此原理相类似的是 (填电磁铁、电动机或发电机)。
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B . 抗美援朝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 . 我国在深圳建立了经济特区 D . 2008年我国举办了北京奥运会
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由此,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掀开新的篇章。备受期待的监察法从蓝图走进现实。这体现了(  )
A . 严格执法 B . 科学立法 C . 全民守法 D . 公正司法
                                                             当前我国与世界上创新型国家的比较

  1. (1)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 (2) 为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实施什么战略?相信你也是一个善于创新的人,你打算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呢?

在①氧气、②水、③活性炭、④铁丝、⑤氮气、⑥硫、⑦明矾、⑧红磷等物质中,请用序号填空:
  1. (1) 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以测定其中氧气的含量,最好应选用的可燃物是
  2. (2) 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3. (3) 可以用于食品保鲜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4. (4) 在空气中燃烧能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在体育测试时,九年级的一名高个男同学推铅球,已知铅球所经过的路径是某个二次函数图象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如果这个男同学出手处A点的坐标是(0,2),铅球路线的最高处B点的坐标是(6,5).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如图,展示了一些你熟悉的物理图形,请你根据要求填空。

  1. (1) 如图a中点燃的蜡烛上下摆动,形成跷跷板。涉及的物理原理是
  2. (2) 如图b是用绳和木棍体验“滑轮组”威力的实验,该实验说明了
  3. (3) 如图c、d两个实验可以说明的同一个物理问题是:
用方框中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使对话通顺、正确。每词仅用一次(每空一词)。

tooth   sleep   little   rush   luck

Matt: Why were you late for class today, Kevin?

Kevin: My alarm clock didn't go off! I kept    , and when I woke up it was already 8:00 a.m.!

Matt: Oh, no!

Kevin: So I just quickly put on some clothes and   out of the door. Matt: You didn't eat breakfast, did you?

Kevin: No, I didn't even brush my   or wash my face! But before I got to the bus stop,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

Matt: Then how did you get here?

Kevin:   , Carl's dad saw me on the street and gave me a lift in his car.

Matt: Well, at    by the time you got to school, you were only five minutes late for 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