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法 

九年级(初三)试题

如图,在△ABC中,∠ACB=90°,AC=1,AB=2,以点A为圆心、AC的长为半径画弧,交AB边于点D,则弧CD的长等于.(结果保留π)

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 (1) 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 (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置最好选用(填装置序号) 。
  3. (3) 如果要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注意
  4. (4)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起作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5) 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气体,已知甲烷难溶于水,比空气的密度小,则制备甲烷气体需要发生装置是(填序号),要想收集更纯净的甲烷气体,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如图1: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D=AE,连结BE,CD,点M、N、P分别是BE、CD、BC的中点.

  1. (1) 观察猜想

    图1中△PMN的形状是

  2. (2) 探究证明

    把△AD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PMN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宏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天,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2016年5月《长春日报》)

  1. (1) 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2) 结合全文,揣摩下列词句含义。

    ①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划线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

    ②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

  3. (3) 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
  4. (4) 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并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
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安培,则它可能是(   )
A . 空调器 图片_x0020_30944476 B . 白炽灯 图片_x0020_2080506626 C . 洗衣机 图片_x0020_1170163926 D . 语言复读机 图片_x0020_77914864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针对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采取保留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把“保留”调到“采取”前面) B . 在阅读《长征》的过程中,读者既能感受到历尽苦难依然高扬的革命热情,更能回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删去“在”和“中”) C .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如果努力了不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日标,就离目标总会近一些。(把如果……就……”改为“尽管……但是) D . 十五年来,父母为了我辛苦操劳,我发自内心地由衷地感谢他们。(删去“发自内心地”)
工作和生活中,手机已成为人们常用的工具。华为智能手机的电池电压最接近(   )
A . 4V B . 110V C . 220V D . 380V
下列物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11 氧气用做燃料 B . 图片_x0020_100012 氮气用作飞艇 C . 图片_x0020_100013 稀有气体用于磁悬浮列车 D . 图片_x0020_100014 氧气用于气割
人类对待自然的正确做法是(    )

①为一时之需破坏资源              ②随心所欲地污染环境

③尊重自然规律,爱护环境      ④保护动植物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和实验安全规则要求的是(   )
A . 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自己 B . 为了证明一瓶药品是蔗糖还是食盐,可品尝其味道 C . 为了方便操作,直接手拿试管进行加热 D . 酒精灯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I have already got my passport, but she hasn't got h yet.
如果方程ax2+2x+1=0有两个不等实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向10.7gMg、Al、Zn固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H2SO4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增加了10.1g,将反应后溶液蒸发结晶,干燥。获得固体质量为(   )
A . 15.5g B . 25.1g C . 39.5g D . 20.3g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 S 后,两个相同的灯泡都能正常发光,电流表 A1、A2的示数之比为

图片_x0020_100004

金属元素 M 的相对于原子质量为 40,它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已知它与碳酸根形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0,则它与硫酸根形成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 136 B . 166 C . 402 D . 428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观察与思考一: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观察与思考二:在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过程中O2体积分数的测定

实验1:一定条件下,蜡烛在一瓶空气中燃烧.某同学利用O2传感器,测定燃烧过程中O2的体积分数.(如下图所示)

  1. (1) 观察实验结果图,初始时O2的体积分数是 %,蜡烛熄灭时O2的体积分数是 %.
  2. (2) 实验2:相同实验条件下,某同学另取一瓶混有空气的O2进行测定(初始时O2的体积分数是30%).

    结合已有信息,合理猜想:蜡烛熄灭时O2的体积分数(与实验1相比较).

    请写出两种不同情况并分别说明理由.

    【温馨提示:实验操作合理,蜡烛相同且量足够,忽略仪器误差】

    猜想1及理由:

    猜想2及理由:

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B . 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只有分子和原子 C .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 D . 只有一种反应物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请将 ① 红磷 ② 氮气 ③ 二氧化碳 ④ 蜡烛 四种物质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1. (1) 为了让灯泡通电发光时消耗灯泡内的氧气,达到保护钨丝的目的,通常在白炽灯泡里的玻璃柱上涂有的一层物质是
  2. (2) 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的物质是
  3. (3) 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很快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4. (4)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下列废弃物,投入到不可回收物箱的是(   )
A . 矿泉水瓶 B . 废报纸 C . 香蕉皮 D . 铝质易拉罐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400g,温度为15℃的煤油,温度升高50℃,需要吸收 J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全部被200g,温度为55℃的水吸收,温度升高℃.(c煤油=2.1×103J/(kg•℃),c=4.2×103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