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 语文 数学 英语 生物 历史 道法 地理 

七年级(初一)试题

已知a+1的相反数是5,则a的相反数是 .

关于东南亚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B . 中南半岛山环水绕,地势南高北低 C . 马来群岛火山地震频繁 D . 地处亚洲与非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如图所示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尿素是在②处形成的 B . ①中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C . 喝进去的部分水随③排出可不经过肾静脉 D . 当原尿流经⑤时水和无机盐被重新吸收
北回归线的纬度是 (   )

A . 23.5°N   B . 23.5°S   C . 66.5°N  D . 66.5°S
紫花地丁早春开花,花期长,花色艳丽,是北京地区常见的草本植物,也是优良的园林植物。

  1. (1) 紫花地丁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的植物,可通过种子繁殖。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由(填种子结构)提供,从细胞的角度分析,紫花地丁的生长是的结果。
  2. (2) 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光照环境下紫花地丁的生长状况,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

    环境

    植株高度(cm)

    叶片色泽

    覆盖率(%)

    全光照

    6.5

    深绿

    90

    半阴地

    10.5

    深绿

    98

    全阴地

    5.5

    浅绿

    60

    随着环境中光照强度减弱,植株高度的变化趋势是,这一变化反映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紫花地丁最适宜在环境条件下种植。

  3. (3) 冬季紫花地丁地上部分枯萎而根依旧存活,根部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于作用。
根据研究主题维持生态平衡,加强生态保护,某生物实践小组对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绘制了食物网简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00003

  1. (1) 请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如果在水稻上喷洒难以分解的杀虫剂,体内杀虫剂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2. (2) 该生态系统中,青蛙与蜘蛛是关系,若食草昆虫数量锐减,短时期内蛇的数量将会(填“增加”或“减少”)。
  3. (3) 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流动的。
  4. (4) 针对焚烧水稻秸杆会造成大气污染,生物实践小组提出建议,利用秸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一种塑料薄膜的替代品),这种膜在土壤中很快就会降解,分解“再生纤维共混膜”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小历对下图青铜器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

A . 在当时,它是用于祭祀的礼器 B . 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C . 反映了夏朝青铜制作水平高超 D . 工艺复杂,多人协作才能完成
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 ,个位上的数字是 ,则这个两位数是(     )
A . B . a+b C . D .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冰的熔点为。不同晶体的熔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相同。
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上有一制度使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宋代重文轻武,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实行殿试。

——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

材料三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 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请回答:

——选自《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1. (1) 材料一所述制度始创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概括该制度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科举制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重大改革措施?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演变的实质。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星河中,有无数闪耀着民族智慧和创新精神的杰出人物,

谱写了一曲曲壮丽辉煌的时代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交流使者]

材料一:唐朝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学僧空海来到中国。吉备真备把中国的科学技术等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佛教经典,建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在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文学大师]

材料二:

真正的诗人都是大梦想家,你做过仗剑走天涯的梦……做过修仙羽化的梦……再没有一种更好的事物会像一首诗走得那么远,从一千年前到一千年后,我们所有人依然在诗里仰望你那轮唐朝的月亮。

曹雪芹画像

[民族英雄]

材料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科学巨匠]

材料四:

《天工开物》手插图

《农政全书》书影

  1. (1) 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频繁,当时日本派遣大批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什么?他们将唐朝的哪些先进的制度或技术带回日本
  2. (2)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谁?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何地取经?他回国后由其弟子整理的哪一部书籍是研究中外交流的珍贵文献?
  3. (3) 材料中的“你”在诗歌史上享有“诗仙”的美誉,他是谁?同时代被誉为“诗圣”的伟大诗人是谁?写出右图人物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
  4. (4)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写出图片中两位英雄人物的事迹是什么?
  5. (5) 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了突出的成就。材料四中两部科技著作的作者分别是谁?其中《天工开物》这部著作有何历史地位?
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a的结果为(   )

A . b B . ﹣b C . ﹣2a﹣b D . 2a﹣b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珠江之畔,魅力海珠,这里有水网交织、花枝招展的湿地公园,让人陶醉其中。 B .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C . 持续多天的低温阴冷天气,使龙山上的雾凇景观美不胜收 D . 学习文言文,务求字字落实,句句明了,万不可马虎了事,不求甚解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1,1),B(﹣4,1),C(﹣3,3).

  1. (1) 将△ABC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A1B1C1 , 请画出△A1B1C1;并判断以O,A1 , B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形状(直接写出结果);
  2. (2) 将△ABC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2B2C2 , 请画出△A2B2C2 , 并求出点C旋转到C2所经过的路径长.
人体内某种细胞的直径为0.00000156m,0.0000015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读东南亚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①是(   )海峡
    A . 白令海峡 B . 马六甲海峡 C . 台湾海峡 D . 英吉利海峡
  2. (2) 来自中东地区的油轮,向东通过①海峡主要驶往地区是(   )
    A . 东亚 B . 极地地区 C . 欧洲西部 D .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3. (3) 图中甲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   )"的特点
    A . 平原为主,地势平缓 B . 高原为主,地面崎岖 C .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 .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4. (4) 某河流发源于我国境内,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流出国境后,成为甲半岛上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该河流是(   )
    A . 伊洛瓦底江 B . 萨尔温江 C . 红河 D . 湄公河
  5. (5) 图中甲半岛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原因是(   )

    ①河短流急,水能丰富②地形平坦③水源充足④水陆交通便利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下列语句不是反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的是(    )
A . 窗汗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 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 D .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涂在手上的酒精比涂在手上的水干得快,壶中的水比壶中的食用油干得快…小明猜想: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1)为此,小明用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塑料板、电子手表、笔、温度相同的水、大豆油和酒精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在玻璃管上端附近化一标记线,并将下端竖直插入水中,直到管内水面到达标记线

B.用手指堵住玻璃管上端管口,将玻璃管从水中取出

C.将玻璃管移到塑料板上方,放开手指,让水滴滴在塑料板上并开始计时,

D.用同样的方法先后取出大豆油和酒精滴在塑料板上并计时;

E.记录液滴变干所用的时间t,得出结论.

  1. (1) 用玻璃管取液体,是利用 的作用

  2. (2) 该实验方案有不妥之处,请指出一点: ,理由是: 

  3. (3) 小明改进方案后,通过实验得到:相同条件下,t酒精<t<t大豆油 , 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分析,酒精蒸发快的原因可能是分子间作用力较 ,缘于此,可以推断水的沸点应比大豆油 

—Did you go fishing yesterday?

—____________________

A . It's cold. B . No, I didn't. C . It was so much fun. D . Lucky you!
下列现象主要不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 . 昼夜更替 B . 四季变化 C .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D . 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