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法治完善推动政治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颁布实施民法典意义重大。这说明(   )
A . 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 我国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实施 C . 法律具有保护和规范两个作用 D . 我国法律代表公民意志和利益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是(    )
A . 民主协商 B . 民主决策 C . 民主集中制 D . 集体领导制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隐私保护更有必要,下列属于侵犯隐私权的是(    )

A . 进他人房间先敲门 B . 银行柜台前设置一米线 C . 警察为破案需要,调阅张某银行账户信息 D . 某网站将注册会员的电话号码等卖给某信息公司
品味漫画,回答问题:

香港一媒体记者宋某在东千佛洞题字留名事件,尘封13年后,近期被网友曝光,引来一片谴责。

  1. (1) 为什么宋某“留芳”不成反“遗臭”?
  2. (2) 你认为此案例对我们有什么警示?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此,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家长“依法带娃”也成为近期教育领域的热点。这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要(   )
A . 全民守法 B . 严格执法 C . 公正司法 D . 科学立法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_____个五年规划和____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
A . 十三  二〇二一 B . 十四  二〇三五 C . 十五  二〇三五 D . 十四  二〇五〇
“骏马行千里,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从认识自己的角度看,这句话形象地说明(  )
A . 我们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做更好的自己         B . 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C . 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D .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全面地认识自己
2022年4月15日起,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正式启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授权开设“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专栏,就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征求意见。这项活动(   )

①有利于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②激发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热情

③增加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④丰富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

A . 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③④
根据下面两则图片新闻,回答问题:

  1. (1) 甲图体现了我国哪一项根本政治制度?除此之外,我国还要坚持哪些基本政治制度?
  2. (2)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推动乙图现象发展的主要措施?.
有的老师幽默风趣、开朗且富有激情;有的老师严谨认真,凡事一丝不苟;而有的老师却真诚直率,从不掩饰或否认自己的错误,让人钦佩。这说明(    )

①老师没有出错的时候

②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

③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④尊重老师的“不同”,了解熟悉老师,才能与老师和谐相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020年春晚的一首《爸爸妈妈》感动了亿万观众。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从法律角度分析“孝”的依据是(   )
A . 孝亲敬长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B . 孝亲敬长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 . 尽孝在当下,要用实际行动表达孝心 D . 爱需要呵护,爱在交流沟通中加深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这体现了坚持依法治国必须推进(    )
A . 科学立法 B . 严格执法 C . 公正司法 D . 全民守法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 .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B . 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荣辱与共 C . 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D .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买不了飞机票,买不了列车软卧和轮船二等以上的舱位,买不了高铁和动车一等座,买不了代步私家车……“老赖”们水陆空出行各种受阻!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     )

A . 遵守规则 B . 维护秩序 C . 以礼待人 D . 诚实守信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我们人类应善待、尊重其他生命。

判断:

理由:

解析生态环境。
材料一:2019年9月颁布的《京津翼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出台。主要目标为京津翼及周边地区秋冬季期间(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5%,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8%。小华认为这一行动方案是及时的。
(1)请从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角度,为小华的观点找出依据。
材料二:小华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展示了如下材料:2017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司法保障的意见》出台,就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2018年5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检察长在安徽泾县共同签署《关于建立长三角区城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的意见》。2019年6月12日,生态环境部公布4个环境违法案件办理典型案例。
(2)用小华展示的材料可以解释哪些观点?
(3)归纳概括材料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
落实法治,我们应
①实行良法之治
②只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
③实行善治,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④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刘某是一名热爱学习、孝敬父母的好学生,但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朋友”后,便开始小偷小摸,最后因为无钱上网而绑架了自己的亲侄子,并扬言如果得不到赎金就要“撕票”。这说明
①犯罪往往是从一般违法发展而来的
②走上犯罪道路都是从小偷小摸开始的
③不良行为若不及时改正,就有可能发展成为犯罪
④要预防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70年来,我国基本形成了以环境保护法为龙头的法律法规体系。修订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9部生态环境法律和20余部行政法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这说明
①我国环保法律体系十分完善
②绿色发展有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③制定良法是实现善治的前提
④环境保护法是环保领域的根本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学习了“违法与犯罪”的相关知识后,某校八年级有(2)班的同学进行了课堂讨论。下列同学的发言正确的是( )
A.未成年人一旦沾染上了不良行为,必定会走向犯罪 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特征
C.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D.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