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不会发生的是(   )
A . Zn+Sn(NO32═Zn(NO32+Sn B . Sn+2HCl═SnCl2+H2 C . Sn+2AgNO3═Sn(NO32+2Ag D . Sn+MgSO4═SnSO4+Mg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C .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下列早餐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 鸡蛋 B . 青椒 C . 稀饭 D . 馒头
工业上将赤铁矿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炼铁高炉中主要发生了下列反应(反应条件均已省略):

①C+O2═CO2②CO2+C═2CO③CaCO3═CaO+CO2↑④Fe2O3+3CO═2Fe+3CO2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 ①和② B . ②和③ C . ③和④ D . ①和④
下图装置可以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生成物。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杂质CO2和H2O。

  1. (1) 写出B装置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从环保角度考虑,请写出一种尾气处理方法。
  3. (3) 若没有A装置,则该实验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请说明原因。
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1. (1) 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里,请将下列物质和对应的用途连线。

    干冰                 制造“人造骨”

    氯化钠             配制生理盐水

    钛合金             作制冷剂

  2. (2) 为世界的能源发展贡献智慧,化学功不可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形成的。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二氧化氮等氮的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材料二:氢能根据生产来源分为三类,以化石能源制取的氢气被称作“灰氢”。以化石能源配合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制取的氢气被称为“蓝氢”。利用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制备得到的氢气被称为“绿氢”,是最为绿色环保的氢气。以太阳能为热源,利用纳米级Fe3O4 , 可获得“绿氢”,过程如图所示。

    ①“煤、石油、天然气”是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②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会形成酸雨(填化学式)。

    ③根据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填序号)。

    A.过程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过程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整个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D.Fe3O4、FeO在整个过程中可循环利用

某同学对CO2、CO、O2和O3四种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都含有氧原子 B . 等质量的CO2和O2,含分子数较少的是O2 C . CO2、O2中都含有氧分子 D . O2、O3分子不相同
尿素〔CO(NH22〕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其含氮量高,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

计算:

  1. (1) CO(NH22中共含有(写数字)种元素。
  2. (2) 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 (3) 若CO(NH22中含有3g氮元素,则该CO(NH22的质量为g(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有一种无色液体A通电后正极产生无色气体B,负极产生无色气体C,将C和空气混合点燃后会发生爆炸.将紫黑色固体加热能得到B.将银白色的金属丝D放入B中燃烧,火星四射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E.将黄色固体粉末F放入B中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写出:

C、E的化学式:C,E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是学好化学的基本要求。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在白醋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 B .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 .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4

A . t2时刻,O2开始产生 B . c代表O2 C . a代表KClO3 D . t2时刻,KMnO4开始分解
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NaOH、CaO都能用作食品干燥剂    B . KNO3、NH4Cl都能用作化肥 C . N2、O2都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D . NaCl和NaNO2都能用作食品的调味品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 B . 1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 C . 30℃时,乙、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 50℃时,分别将40g甲、乙两种物质放入100g水中均得到饱和溶液
如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滴加液体    B . 倾倒液体 C . 检查气密性    D . 熄灭酒精灯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小华模拟化工厂的生产流程,以海水和贝壳(主要成分是CaCO3)为主要原料,生产金属镁,其设计工艺流程如图1

  1. (1) 要将Mg(OH)2沉淀分离出来,操作甲的名称是.如果在实验室中完成该操作,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2. (2) 试剂A是一种溶液,其溶质是(填化学式).生产上制备物质都有工艺流程图,例如生产CuSO4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Cu CuO CuSO4

    请画出生产试剂A的工艺流程

  3. (3) 金属材料往往以合金的形式出现,有一块含镁的合金,为测定它的成分,将它碾成粉末,慢慢加入到100gHCl溶液中,产生气体与合金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若是镁铝合金,则m>0.2g B . 若是镁铁合金,则m>0.2g C . 若是镁铜合金,则m=0.2g D . 若是镁锌合金,则HCl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7.3%
化学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实验:将液态空气倒入一只小烧杯中,发现立即冒出大量气泡,把一根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小木条火焰熄灭;过一会儿再把燃着小木条置于烧杯口,此时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某同学查阅资料知,在常压下,液态氧的沸点﹣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 (填“高”或“低”),导致 先从液态空气蒸发出来.

(2)过一会儿小木条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掌握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现有下列仪器:

  1. (1)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洗涤试管应使用.(填仪器名称)
  2. (2) 加热前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
  3. (3) 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
  4. (4) 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 用铜做导线 B . 用稀盐酸除铁锈 C . 大理石做建筑材料 D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草木灰是农家肥料,主要含钾盐.请回答相关问题.

【分离提纯】

  1. (1) 在烧杯里放一定量的草木灰,加入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浸出溶液中主要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

  2. (2) 把烧杯中的草木灰连同浸出液一起过滤.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处理的方法是

  3. (3) 把滤液倒入蒸发皿里,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当蒸发到时,停止加热.

    【成分探究】

    取(3)所得的晶体少量溶于水,分到两支试管中.

  4. (4) 第一支:滴加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加盐酸: ;

    ②产生浑浊: .

  5. (5) 第二支: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变为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为证明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再向试管中加入 〔可供选择试剂:澄清石灰水、KCl溶液(呈中性)、CaCl2溶液(呈中性)〕,此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当看到时即可证明.因此,草木灰(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 .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 .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 .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