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的返回舱成功带回了从月球采集的土壤。

  1. (1) 嫦娥五号带回1.7千克的月壤,这些月壤从月球到达地球后,月壤的质量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带回的月壤颗粒中含有玻璃成分,科学家推测其主要成因是陨石撞击月面使一些岩石在高温下熔化,之后自然冷却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如下面甲图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若镜头的焦距为7mm,该相机的感光层(CMOS)离镜头的距离要满足的条件是;为了能成清晰的像,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mm 。如乙图所示,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物距,使人成的像变小,达到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千呼万唤的粤赣高铁于2021年12月10日正式开通。广东实现了“市市通高铁”的目标。如下图一列高铁列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   )

A . 以该列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 . 以高架桥为参照物,该列车是静止的 C . 以桥上电杆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 D . 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电杆是运动的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有两组同学分别使用了A、B两套装置(如图甲所示)来完成实验。

  1. (1) 为了缩短加热时间,选择套实验装置好一些。
  2. (2) 如图乙所示,是A装置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水的沸点是℃,此时水的沸点高于100℃,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加盖后使水上方气压选填“增大”或“减小”),沸点升高。
  3. (3) 如图丙是使用B装置同学绘制的水沸腾图像,从图像中发现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4. (4) 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沸腾前是图丁中的
  5. (5) 若将A装置中烧杯上方的纸板拿走,并在A、B两个装置中分别放入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还可用它来探究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折射角的大小为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太阳、月亮、荧火虫、其中不是光源的是.请你列举一个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2014年,中国大妈将广场舞跳向了世界,成为一种新的运动方式,但是巨大的噪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这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 大.

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它描述的是声音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洪亮的声音是通过传到人耳的.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s1、s2表示小车从斜面滑下的全程、上半段路程,t1、t2表示全程、前半程所用的时间,v1、v2表示全程的平均速度、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1. (1) AB段的平均速度v2m/s。
  2. (2) 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
  3. (3) 实验时,若未使用金属片,测量时小车还没到B点就停止计时,会导致AB段平均速度v2会偏(选填“大”或“小”);
  4. (4) 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后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小车运动过程中后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不正确的原因是;正确计算后半程平均速度的表达式是v=(用s1、s2、t1、t2、v1、v2表示)。

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2. (2) 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得出冰熔化特点是

  3. (3) 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形成的.

学校举行庆祝国庆70周年文艺汇演,表演中小明通过拨动吉他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优美的琴声对观众而言属于(选填“乐音”或“噪声”)。
某同学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其中平板透明玻璃与水平纸面垂直。将同一支蜡烛先后放置在白纸上与玻璃距离不同的A、B两点,观测每次蜡烛所成像的高度。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是否有关。


如图所示,阳光下车身看起来很“耀眼”,这是光的现象;小轿车的前窗玻璃倾斜安装,可以避免因成像而对司机的视线造成干扰.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 . 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 . 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在汽车行业,“热融紧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①利用电动工具使螺钉高速旋转并压向金属板材;②螺钉尖端与板材表面摩擦生热,板材局部 (物态变化名)变软,螺钉尖端仍然坚硬,摩擦生热的能量转化方式与四冲程汽油机的 冲程相同;③螺纹完全拧入板材后螺钉停止转动,板材局部 (物质变化名)牢牢套住螺钉,利用该技术,铜螺钉可以拧如表格中 物质制作的板材。

物质

熔点/℃

1535

1083

660

小杨同学新家装修,已知爸爸身高1.80m,妈妈身高1.70m,小杨身高1.54m,为在家里竖直安装一面全家均能照见全身的平面镜﹣﹣“穿衣镜”,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   )

A . 85cm B . 90cm C . 154cm D . 168cm
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点燃。如图所示:

  1. (1) 在蜡烛A所在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使它与蜡烛A所成像重合,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
  2. (2) 小明在蜡烛B处做好标记号,测得B到A的距离为10cm,再移出蜡烛B,将玻璃板平移到B位置,此时所成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二次所成像到蜡烛A的距离为cm。
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会越来越小 B . 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 C . 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慢慢变干 D .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慢慢变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