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会法治:

初中 社会法治

2022年 2 月,俄罗斯与    爆发冲突,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
A . 美国 B . 立陶宛 C . 波兰 D . 乌克兰
为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20年2月24日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由此可见(   )

①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审判机关           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④法律应生活需要而制定和颁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阅读下图漫画《一个未成年人的道路》。这警示我们(   )

①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②青少年要加强自我保护,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③学校要严格执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④家长要加强家庭保护,关心爱护未成年子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表中结论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大大增强了各诸候王的势力

土地改革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日本明治维新

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欧洲启蒙运动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下列描述图甲、乙、丙正确的是(    )

A . 甲地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农作物一年一熟 B . 乙地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河流冬季不结冰 C . 丙地居民逐水草而居,那达慕大会是其传统的娱乐活动 D . 甲、乙、丙三地均位于中纬度,同属温带季风气候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小题。

  1. (1) 图中甲地的气候特征是(    )

    A . 雨热同期 B . 夏季炎热干燥 C . 终年多雨 D . 冬季寒冷干燥
  2. (2) 乙地所在国家的经济特点是(    )

    A . 现代化牧业 B . 商品化农业 C . 逐水草而居 D . 旅游业发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服饰上,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人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阅世篇》卷八)。……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与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这一表现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

以下是某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在1917-1921年期间的部分活动。据此判断他是(    )

A . 李大钊 B . 陈独秀 C . 鲁迅, D . 毛泽东
“心怀梦想,铭记家乡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余姚有数】材料一:(表格)

序号

2020年余姚发展数据

“五位一体”布局

地区生产总值1210亿元、增长5.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273元和39277元,分别增长5.3%和5.7%。

经济建设

全市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支出达100.3亿元。低保标准提高至891元,90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全面消除。

 

森林覆盖率达到42.18%,PM2.5浓度降到每立方米28微克。开展“六清六净”专项行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力推进。

 

【余姚有新】材料二:余姚市建设高水平创新城市,推动中央创新谷、前湾硅谷建设等项目;出台各类创新政策;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3.8%左右。积极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48.6万,初步建成人才科技创新引领区。

【余姚有情】材料三:余姚时时传递着爱的力量。2020年 “感动余姚”新闻人物有来自各行业的优秀群体和个人。如有四明山上坚守“村医”岗位四十余载的卢武林;齐心照料住院孤寡老人的前俞港爱心村民;余姚市抗击新冠肺炎医疗群体和社会群体等。

  1. (1) 表格中②、③分别体现了“五位一体”布局中哪一方面的建设?
  2. (2) 余姚有“新”得益于我国实施了哪些战略?请结合材料二予以说明。
  3. (3) 请你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说说他们感动余姚的原因。(温馨提示:如民族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角度)。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B . 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C . 求同存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27年8月,毛泽东指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定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该思想(   )
A .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提出 B . 有利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C . 指导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D . 体现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
2022 年 3 月 23 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三位宇航员演示了太空“冰雪”等实验。上述材料说明了(   )
A . 科技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B . 创新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C .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已领先于世界 D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
近两年来,中央台主办了《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一系列大型文化节目,力求用传统的力量弘扬文化自信。当前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是因为它(    )

①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②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③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④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文明始于心,创建在于行。聚焦下面三组镜头,回答问题。

镜头一:蚕桑博览园,游学活动的学生被“沧海桑田、吴越春秋、丝绸之路、衣被天下”四幅壁画深深吸引,为我国蚕桑业的悠久历史、璀璨文明所折服。

镜头二:一群身穿红马甲的青年志愿者,相约在周末一起走进社区,各展所长,给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送去服务,也在社区传递了友爱、互助等正能量。

镜头三:一名佩戴执法记录仪的交警,依法对未礼让行人的司机王某进行现场处理:教育并处以罚款100元、记三分的处罚。路过的市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给交警“点赞”。

  1. (1) 从守望精神家园角度,指出镜头一学生游学活动的意义。
  2. (2) 从担当社会责任的角度,分析镜头二青年志愿者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3. (3) 镜头三市民给交警“点赞”,有人说是因为交警严格执法,也有人说是由于交警自觉守法。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绥靖主义者是在喂鳄鱼——可预计最后鳄鱼也把他给吃了。”这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二战前绥靖势力的评价。下列事件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的是(    )

A . 希特勒建立纳粹政权 B . 二战中法国战败投降 C .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D . 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第32届国际社会保障协会上,中国政府荣获“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以表彰中国近年来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工作中取得的卓越成就。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 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公平和正义 B . 加大社会保障是实现同等富裕的有效途径 C . 有利于彻底消除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D . 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很完善
截至2020年3月,我国已向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成为组织全球抗疫的主导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