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某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分别为1.5%和1.7%,该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可能是(    )  
A . 劳动力短缺 B . 住房紧张 C . 就业压力过大 D . 劳动力过剩
宋朝的市镇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当时百姓有可能经历的是(   )

①“瓦子”里观看杂技   ②听著名悲剧《窦娥冤》

③学唱戏剧《牡丹亭》   ④逛东京热闹非凡的夜市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及该地反坡梯田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土质疏松

    ②降水稀少

    ③植被覆盖率低

    ④过度放牧

    ⑤缓坡地建梯田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⑤ C . ②④⑤ D . ③④⑤
  2. (2) 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目的是(    )
    A . 修路采矿 B . 利于耕作 C . 保持水土 D . 修筑窑洞
有比例尺为①1:1000,②1:100000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①图的比例尺较大 B . ①图表示的内容较简略 C . ②图表示的范围较大 D . 若其中一幅是校园平面图,较适用的是①图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宝贵的传统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这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形成的有利自然环境条件有哪些?

读下面各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上图四个省级行政区域中,临海的是(填序号),临海。陆上同邻国接壤的有(填序号),邻国分别是 、。纬度最高的是(填序号)。
  2. (2) 四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地理位置最偏东的是,最偏西的是。有热带分布的是。(填序号)
  3. (3) 下列关于图中四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省是我国西南的边疆省,它同四个国家接壤 B . ②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C . 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人民政府驻地在武汉市 D . 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它同俄罗斯和蒙古两国为邻
读撒哈拉以南非洲图回答问题:

  1. (1) 写出地理事物名称C洋,D洋F盆地,A
  2. (2) 非洲最南端G角。
  3. (3) 非洲经济是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这是经济类型。
提示历史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 . 中国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 . 遵义会议的召开----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C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和平交往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主流。下列不属于人类和平交往的是(    )       

A . 鉴真东渡 B . 玄奘西游 C . 亚历山大东征 D . 马可·波罗来华
由于历史原因,北美地区通用语言,拉丁美洲通用语言.

下图漫画所体现的矛盾最终激化并导致的战争是(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 美苏冷战 D . 科索沃战争
材料一布鲁诺的行动激怒了教会,宗教裁判所将他投入监狱,最后在罗马的鲜花广场把他烧死。布鲁诺在刑场上对那些刽子手说:“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判词还要感到畏惧。”

材料二1846年发现海王星后,许多人猜测它的 轨道外面可能还会有行星。洛韦尔和W.H.皮克林详细算出这个未知行星的位置。经过多年寻找,1930年初汤博发现了这颗行星,证实了洛韦尔和皮克林的推断,这颗行星就是冥王星。

请完成:

依据上述材料,请你对科学革命产生的时间、背景及意义的做出合理的分析、评论。

17—18世纪,英法美三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他们取得的共同的成果有(    )
A . 推翻了君主专制 B . 推翻了他国的殖民统治 C . 都建立了共和政体 D . 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张学良“改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这所学校的创办者是(    )
A . B . C .
宋代,南方人口明显超过北方,流传着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说明(    )
A . 国家统一完成 B . 经济重心南移 C . 文化科技繁荣 D . 民族政权并立
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对策。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与这次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 意大利法西斯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 B . 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C .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D . 日本发动偷袭珍珠港事件

读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图中某月平均气温的“某月”可能处于四季中的季,区内河流全部进入期.

  2. (2) 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反映了所示地区此时气候特点是

  3. (3) 我国气温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影响的因素是,丁处等温线向南凸出影响的因素是,该处的地形区名称是

  4. (4) 根据我国气温差异,甲地的温度带是,乙地温度带是,丙地温度带是.下列水果(苹果、梨)主要产自(甲乙丙)地所在温度带.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夏五月(公元前202年5月),兵皆罢归家。诏曰: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入关灭秦的士兵愿留在关中的免徭役12年),其归者半之(愿回原籍的免徭役6年)。民前或相聚保山泽(战时逃亡山泽的),……令各归其县,(恢)复故爵、田宅。……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摘编自《汉书·高帝纪》 

材料三:(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开发的范围扩大,许多荒芜之处得到垦殖,宋元嘉间,开发湖熟废田千顷。……直至陈朝,政府仍然鼓励垦荒。……南朝作物产量激增。岭南地区水稻二熟甚至三熟。梁天监四年(505 年),“是岁大穰(庄稼丰收),米斛三十”,斗米仅值三文钱。粮价

低贱如此,说明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摘编自《新编中国通史》 

  1. (1) 图一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写出图二生产工具的名称及用途。
  2. (2) 材料二反映了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原因。
  3. (3) 概括材料三中江南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4. (4)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读《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判断以下“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符合图中A地气候特征的是(     )

A . B . C . D .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