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四幅同等大小的地图,其中表示的实地范围最大的是(    )
A . 1/10000 B . 1:1000000 C . 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千米 D .
青藏地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河流谷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气候原因 B . 土壤原因 C . 地势原因 D . 水源原因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福建地区的这一谚语反映了季风气候具有的特征是(  )

A . 雨热同期 B . 不稳定性 C . 复杂多样 D . 温差较大
明至清前期、我国成功抵御外来侵略,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管理边疆地区的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据有关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 (1) 下列属于抵御外来侵略巩固国家统一和发展的措施是(   )

    ①明中期戚继光、俞大猷抗倭

    ②清初平定西北噶尔丹叛乱

    ③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④康熙亲征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2. (2) 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是(   )
    A . 设伊犁将军 B . 设宣政院 C . 设驻藏大臣 D . 改土归流
1901年,东交民巷的居民被迫迁出。与这一事件相关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下表为1921-1929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增长表。苏俄(联)这一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国家

苏联

美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年经增长率

24.3%

17%

9.4%

7.15

4.3%

3%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体制④农奴制改革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决定区域基本特征的是(     )
A . 区域的自然条件 B . 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C . 区域的人文特色 D . 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
2016年11月29日,是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朱德是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为中国革命做出过突出贡献,以下属于他的事迹的是(    )

①领导北伐运动        ②发动南昌起义    ③发起新文化运动    ④与井冈山会师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 . 汉族 B . 壮族 C . 蒙古族 D . 满族
某导演要拍摄一部讲述唐玄宗时期历史的电视剧。下列场景中,符合史实的有(   )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经商   ②公主穿男装载歌载舞

③食品店在兜售胡饼,生意兴隆   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1966年夏,中央发出开展“”的通知。接着,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实际上指出刘少奇、是所谓的党内“资产阶级司令部”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和王洪文逐渐勾结起来,结成“四人帮”,进行篡党谋权的阴谋活动。   

  1. (1) 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是什么运动?   
  2. (2) 这场运动中存在的两个反革命集团是什么?   
  3. (3) 这场运动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事件?   
  4. (4) 这场运动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贞观政要》记载:“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敌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隔绝蒙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从唐太宗和大臣魏征的一段对话能够看出唐太宗( )
A . 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 B . 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C .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 D . 用人唯贤,不拘一格
聚落居民的建筑是居民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创造的。下列地区、建筑单与自然环境匹配正确的是(   )
A . 西亚——墙厚窗小——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 B . 杭州——窑洞——年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C . 云南——吊脚楼——全年气候炎热、降水稀少 D . 北极——冰屋——寒冷多雨地形为山地
陕北高原地域特征显著,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①窑洞内冬暖夏凉  ②信天游高亢奔放  ③沙漠中骆驼成群  ④黄土地千沟万壑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新疆境内的塔里木河,每年7﹣8月河水水位最高,形成汛期,该汛期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 . 受夏季风的影响,流域内此季节降水丰富 B . 平均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多 C . 受台风的影响,流域内普降暴雨 D . 农业灌溉需水量较少
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的长河。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摇篮]

材料一:

 [文明的交流]

材料二:……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亚欧大陆的两端。这条路上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

——《新全球史》

 [文明的评价]

材料三:如今有个趋势, 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

  1. (1)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上图,完成下面的表格。

    古代文明名称

    发源的河流或海洋名称

    早期文字

    A

    古中国

    黄河、长江

    B

    古印度

    象形文字

    C

    古西亚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D

    尼罗河

    象形文字

    E

    克里特文明

    字母文字

  2. (2) “这条路上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根据材料写出“这条路”的名称并分析它的作用。
  3. (3) 材料中的“她”指的是哪个国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民主制。
中外学者对哥伦布的评价不一。下面是三位学者的论断,你如何看待这三种不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中国学者甲:“哥伦布即使不是海盗世家,也是半路出家的殖民主义海盗他嗜金如狂,受黄金的咒语驱使去美洲探险给蔓训印第安人带去的是种族灭绝的大屠杀。”

    中国学者乙:“哥伦布航行就性质而言,的确是殖民掠夺的征服.是对印第安人的奴役与杀戮但他接受了人文主义进步思想.开辟了抵选美洲的新航线.为欧洲原始资本积累作出过贡献,并且在他辟航之后,差洲印第哥人才走出原始进入文明。”

    美国学者丙:“即使不谈哥伦布所建功勋的巨大意义,就论人品性格这住伟大航海家也争人崇拜。他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和追求幸福的理想,爱好科学知识,喜爱新生事物,富有审美感……所以,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探险家之一”

下图中箭头所指阴影部分为历史上先后形成的贸易中心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葡萄牙人的征服 B . 新航路的开辟 C . 文艺复兴的影响 D . 罗马帝国的扩张
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    )

A . 自强求富 B . 维新变法 C . 三民主义 D . 民主科学
下图是美国某地农业景观。该图体现的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A . 自动化 B . 机械化 C . 商品化 D . 专业化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