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这一实验时,准备了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天竺葵、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清水、小烧杯、碘液、透明的钟罩(玻璃罩)等,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请回答:


  1. (1) 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2. (2) 将甲、乙装置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从甲、乙装置的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子,放入 中隔水加热,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再滴碘液,观察叶片的变化。
  3. (3)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 (4) 若把乙装置内的清水换成澄清石灰水,并将乙装置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  。
白居易在《夜雪》中写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诗人感觉到“衾枕冷”的感受器是皮肤 B . 诗人感觉到“窗户明”的感受器是晶状体 C . 诗人感觉到冷,其血管会舒展 D . 诗人感觉到冷,是因为产热和散热已经无法维持动态平衡
下列关于安全用药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服用抗生素不需要医生指导 B . “是药三分毒”,不能随便用药 C . 非处方药的标志是RX D . 碘酒属于内服药
下列机械或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 B . C . D .
小科在观看世界冰壶锦标赛时猜想:冰壶在冰面上的滑行距离,除了与离手时的速度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外,还可能与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小科、小敏和小思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木块上加放数量不等的钩码后,让木块从O点静止滑下,记录木块和钩码的总质量m和它在水平面的滑行距离S,记录数据如下表:

图片_x0020_31

  1. (1) 木块每次都从O点静止下滑,其目的是为了让木块到达A点的相同。
  2. (2) 小敏认为:木块及钩码的质量越大,对水平面的压力越大,则滑行中受到的阻力也越大,滑行距离就会越短。因此,他认为数据有问题,于是对上表数据做了如下改动:

    图片_x0020_32

    请你评判小敏的做法并阐述理由:

  3. (3) 小思同学反思上述实验后认为:在初速度和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相同的条件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将越远,因为:(请从功和能的角度回答)
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328

1740

A . 80℃的酒精是液态 B . 南极的最低气温—83℃,在南极考察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C . -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 . 拿铅锅来煮沸水银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KCl

KClO3

加入MnO2再加热

B

CO2气体

CO气体

点燃

C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铁粉,再过滤

D

CuO

C

隔绝空气加强热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体感到适宜的气温约为 37℃ B . 七年级科学课本的宽度约为 18mm C . 七年级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40kg D . 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 5s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许多科学家经过长期探索才建立起来的,是科学史上重大发现之一。

材料一十七至十八世纪, 多位科学家对能量的量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1644年,笛卡尔用物体的质量和其速度的乘积来量度;1686年,莱布尼兹用物体的质量和其速度平方的乘积来量度;1743年,达朗贝尔用“活力”(即物体受力作用通过一定距离)来量度。

材料二温度计不断改进给热与功研究精确化准备了必要条件。

材料三焦耳通过400多次的实验,于1849年精确地测定了热功当量关系的数值(相当于单位热量的功的数量即1卡(热化学卡)=4.1840焦耳),这一数值与现代公认值非常接近,为能量守恒定律的确立奠定了定量的实验基础。如图所示是焦耳研究热功当量关系的一个实验装置,通过重物的上下运动,带动叶片转动,通过做功使水的内能增大。实验中焦耳测得的数据如下:小配重重力G=100牛,大配重重力G=520牛,每升降一次配重各自移动的距离h=1米,热量计中水的质量m=500克(C=4.2×103焦耳/千克)。升降次数与水温变化的关系如表:

升降次数

1

2

3

4

5

6

温度变化/℃

0.2

0.39

0.59

0.78

0.98

1.18

  1. (1) 材料一中,科学家达朗贝尔的观点与(填“功”或“功率”) 概念相符合。
  2. (2) 分析材料三中数据可以得到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是(填“守恒”或“不守恒”)的。
  3. (3) 结合材料分析,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 . 实验结论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的基础上 B . 时间越久远的理论科学价值越小 C . 测量工具的发展有助于科学理论的研究 D . 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 .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C . 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 . 氧化还原反应与置换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如下图所示的显微镜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

图片_x0020_12

A . a→b→c→d B . c→a→b→d C . a→c→d→b D . c→a→d→b
关于植物茎的形成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任何植物的茎中都有形成层 B . 形成层在木质部和树皮之间 C . 形成层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D . 草本植物的茎中也有形成层
将普通塑料水管进行改装,能做多个实验。将塑料水管①侧面开口并标上刻度,再将塑料水管②在侧面不同高度开两个大小合适的口。

  1. (1) 将两根塑料管按图甲连接,选合适的滑块放入管①,将一钢球从管②的口放入后,静止释放。观察并记录。取出钢球,将滑块移回原位,将钢球从另一个口放入,重复实验。该实验可验证动能大小与的关系。
  2. (2) 将两根塑料管按图乙连接,验证“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请你写出实验步骤。
教室内的日光灯一般都是由两条竖直平行的吊链吊在天花板上的(如图甲所示),两条吊链竖直平行除了美观外,还蕴含着科学道理。

  1. (1) 图甲中a、b是挂日光灯的吊链。若以吊链a的固定点O作为支点,F作为拉力时,可将灯视作(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2. (2) 比较图甲、图乙两种悬挂方式,图甲吊链受到的拉力大小为F , 图乙吊链受到的拉力大小为F , 则FF(选填“>”“=”或“<”)。
  3. (3) 若图甲中b吊链突然断开后日光灯将绕O点转动,此时日光灯的重力势能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小科利用实验室的器材测量了某品牌可乐的密度。请回答相关问题:

⑴小科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此时他应将平衡螺母适当向(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⑵将装有可乐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存右盘中放入50g、20g、10g三个砝码后,天平指针刚好指在分度盘中线位置。

⑶将杯中的一部分可乐倒入量筒中,量筒内可乐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⑷测出剩余可乐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则可乐的密度是g/cm3

⑸计算出密度后,小科发现量筒内的可乐中有很多气泡,这样会使小科测量的密度值(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在行驶的卡车内,看到吊饰向前摆动,卡车应在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行驶.当卡车速度计指针如图所示时,车速为 km/h;按此速度匀速速行驶360km,所需时间为 

世界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金属数量巨大,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金属锈蚀与保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 . 在铁表面刷油漆可以防止铁锈蚀 B . 及时擦干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可防止生锈 C . 铝的抗锈蚀性比铁强,是因为铝的活动性比铁弱 D . 铁容易与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反应,因此可以做干燥剂
某同学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做“氧化铜+硫酸→硫酸铜+水”的实验,其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氧化铜/g

硫酸溶液/g

硫酸铜/g

1

2.0

120

4.0

2

4.0

120

8.0

3

6.0

120

9.6

4

8.0

200

16.0

5

10.0

200

x

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列空格:

  1. (1) 哪几次反应氧化铜有剩余?
  2. (2) 表中 x 的值是
  3. (3) 求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今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将它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在t℃时,将残留固体加入15克水,有11.4克固体未溶。在相同温度下,再加入7.5克水,仍有7.5克固体未溶,该固体仍含有氯化钾。试求:①原混合物完全分解后所得固体总质量;②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下图给出了小科设计的楼梯照明电灯的四种控制电路,其中S1、S2分别为楼上和楼下的开关(都是单刀双掷开关)。要求拨动其中任一开关,都能改变电灯原来发光或熄灭的状态。在实际应用中最好的方案是(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