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小科、小敏和小思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木块上加放数量不等的钩码后,让木块从O点静止滑下,记录木块和钩码的总质量m和它在水平面的滑行距离S,记录数据如下表:
请你评判小敏的做法并阐述理由:;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酒精 |
-117 |
78 |
水银 |
-39 |
357 |
铅 |
328 |
1740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
A | KCl | KClO3 | 加入MnO2再加热 |
B | CO2气体 | CO气体 | 点燃 |
C | FeCl2溶液 | CuCl2 | 加入过量铁粉,再过滤 |
D | CuO | C | 隔绝空气加强热 |
材料一十七至十八世纪, 多位科学家对能量的量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1644年,笛卡尔用物体的质量和其速度的乘积来量度;1686年,莱布尼兹用物体的质量和其速度平方的乘积来量度;1743年,达朗贝尔用“活力”(即物体受力作用通过一定距离)来量度。
材料二温度计不断改进给热与功研究精确化准备了必要条件。
材料三焦耳通过400多次的实验,于1849年精确地测定了热功当量关系的数值(相当于单位热量的功的数量即1卡(热化学卡)=4.1840焦耳),这一数值与现代公认值非常接近,为能量守恒定律的确立奠定了定量的实验基础。如图所示是焦耳研究热功当量关系的一个实验装置,通过重物的上下运动,带动叶片转动,通过做功使水的内能增大。实验中焦耳测得的数据如下:小配重重力G小=100牛,大配重重力G大=520牛,每升降一次配重各自移动的距离h=1米,热量计中水的质量m=500克(C水=4.2×103焦耳/千克)。升降次数与水温变化的关系如表:
升降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温度变化/℃ |
0.2 |
0.39 |
0.59 |
0.78 |
0.98 |
1.18 |
⑴小科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此时他应将平衡螺母适当向(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⑵将装有可乐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存右盘中放入50g、20g、10g三个砝码后,天平指针刚好指在分度盘中线位置。
⑶将杯中的一部分可乐倒入量筒中,量筒内可乐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⑷测出剩余可乐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则可乐的密度是g/cm3。
⑸计算出密度后,小科发现量筒内的可乐中有很多气泡,这样会使小科测量的密度值(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在行驶的卡车内,看到吊饰向前摆动,卡车应在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行驶.当卡车速度计指针如图所示时,车速为 km/h;按此速度匀速速行驶360km,所需时间为
实验次数 |
氧化铜/g |
硫酸溶液/g |
硫酸铜/g |
1 |
2.0 |
120 |
4.0 |
2 |
4.0 |
120 |
8.0 |
3 |
6.0 |
120 |
9.6 |
4 |
8.0 |
200 |
16.0 |
5 |
10.0 |
200 |
x |
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列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