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我们肉眼能看见的太阳外部构造层次是层。
小科为了证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装置甲中应装入的试剂是
  2. (2) 将该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3. (3) 实验时,若观察到现象,则证明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了二氧化碳。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浓盐酸有挥发性 B . HCl分子在运动 C . Y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 . Y杯内发生了置换反应
下列行星公转轨道与地球公转轨道相邻的行星是(   )
A . 金星和火星 B . 水星和火星 C . 火星和木星 D . 木星和天王星
科学课上,老师告诉学生“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盐通常是可溶的”。有“通常”就有“例外”,能否找到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证据呢?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一般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减小的方向进行。

②了解到某些难溶性盐的溶解能力和颜色。

【实验取证】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往该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分析讨论】

  1. (1) 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请说明理由:
  2. (2) 写出加入少量KI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AgCl(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得出结论】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水稻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内含有12对染色体,经过细胞分裂后形成了两个新细胞,每个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以及水稻种子的胚芽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 . 12条,12条 B . 24条,12对 C . 12条,12对 D . 24条,12条
如图是奥斯特实验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奥斯特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方向由小磁针的指向决定 B . 发生偏转的小磁针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 C . 移去小磁针后的通电导线周围不存在磁场 D . 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无关
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Cu+H2SO4═CuSO4+H2 B . Cu+AgNO3═Ag+CuNO3 C . Mg+2HCl═MgCl2+H2 D . Fe+ZnSO4═FeSO4+Zn
二胡、小提琴和钢琴都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用这三种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能分辨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这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
A . 音色不同 B . 响度不同 C . 音调不同 D . 传播速度不同
一根均匀的木棍长度为 L,密度为 ρ1。下挂一个质量为 m 的小金属块后,能如图所示漂浮在密度为 ρ2 的液体中。此时木棍露出液面的长度为 h。用剪刀剪掉露出水面那段长度 h 木棍后,剩下木棍将最终处于(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

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CH3CH2OH,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挥发后的气态酒精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爆炸燃烧。在新冠肺炎防疫战中,医用酒精在皮肤消毒和医疗器械消毒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请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关于酒精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2. (2) 酒精分子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计算138g乙醇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表回答问题:

  1. (1) 原子序数为11和17的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物质,该物质是由(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 (2) 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才有NMR现象,表中标号为①~⑤的五种元素的原子,能产生NMR现象的是(填写元素符号)。
为了测量大气压强,某同学选择的器材有:2.5mL的注射器、0~10N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和细线,实验步骤如下:

  1. (1) 如图甲,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cm。
  2. (2) 如图乙,把注射器活塞推推至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活塞,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上图)F=N。
  3. (3) 请计算该同学所测得的大气压强值为多少Pa?
“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是一种在缺氧环境中通过制氧剂临时供氧的装置。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超氧化钾(KO2),产生氧气的主要原理是超氧化钾与人体呼出的水汽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4KO2+2H2O=4KOH+3O2↑。制氧剂中其它成分不能生成氧气。
  1. (1) 小明设计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时,为确定制氧剂的用量,除了查阅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外,还需了解哪些与人体呼吸相关的数据?(例举一个)
  2. (2) 若该呼吸器需为使用者提供48克氧气,则至少需要含超氧化钾80%的制氧剂多少克?
  3. (3) 小明设计了如图甲、乙两种化学氧自救呼吸器,其内部气体路径如图所示。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理?说明理由:

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风以当年饱满的大豆种子为材料进行探究,方案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瓶号

1

2

3

4

种子

10粒相同种子

10粒相同种子

10粒相同种子

10粒相同种子

环境条件

不放水,置于温暖处

放适量水,置于温暖处

放适量水,置于冰箱保鲜层处

放过量水,置于温暖处

  1. (1) 实验结果是:只有2号瓶的种子能够正常萌发,实验结果表明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和充足的空气。

  2. (2) 如果小风证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应选择号瓶和号瓶为一组对照实验。

  3. (3) 1号瓶和3号瓶(填“能”或“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原因是

  4. (4) 即使外界环境条件适宜,被虫咬坏胚的种子也不能发芽,因此,小风所用的种子应具有的胚。

一棵小桃树的个体发育开始于(    )
A . 桃核里的种子萌发时 B . 树枝上桃花凋谢之前 C . 桃子成熟时 D . 桃子刚刚长出时
将一实心物体先后投入足量的水和酒精中,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分别为6N和5N,判定物体在水、酒精中的浮沉状态可能是(ρ酒=0.8×103kg/m3)(     )
A . 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漂浮 B . 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沉底 C . 在水中悬浮,在酒精中漂浮 D . 在水中沉底,在酒精中沉底
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时,发现视野太暗,为增加视野亮度,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

A . 移动装片 B . 调节粗准焦螺旋 C . 增大光圈 D . 调节细准焦螺旋
在研究物质导电性实验时,同学们设计了下列甲、乙、丙三种电路,其中最合理的是。实验测得塑料三角板不容易导电,塑料三角板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

如图为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 (1) 图A表示狗吃到食物后出现的活动,这是狗生来就有的,属于反射。
  2. (2) 反复经过图B后,图C表示狗对铃声已经建立起分泌唾液的反射,这一反射属于
  3. (3) 图中D表示一段时间总是只给铃声,不给食物,狗对铃声建立起来的反射将
  4. (4) 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的参与下形成的。